中国人在吃辣的路上已经一去不回头。辣味面前,哪怕上火冒痘,钟爱养生的当代人也会自动卸下铠甲。
数据显示,各种口味中,喜欢 " 辣 " 的人最多,占 40.5%;其次是 " 甜 ",28.4%;然后是 " 咸 ",17.3%。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正变得越来越爱吃辣。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人的嗜辣版图也在疯狂扩张。

当代中国人:一辣解千愁
麻辣口味在近十年来全面扩散乃至江山一片红,并非单纯的餐饮文化问题。本质上是当代人在社会进化过程中,借助某种刺激寻求压力释放的精神革命。
比如在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大量上网团购麻辣餐饮的,平均年龄基本都在 35 岁以下,他们恰恰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在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下,与压力作斗争的那一群人。
辣椒刺激着年轻人的食欲,也是当代人的自救。只有在吃的满头大汗之后,感情才得到了安慰,身心才得到了热量,各种不快也就在无形中被治愈。正所谓,一辣解千愁。

在这两个中国吃辣强省中,关于谁更能吃辣的争夺,四川人和湖南人一直在暗自较劲。四川人说,我们不吃鸳鸯锅,微辣是最后的妥协;湖南人说,我们的命是辣椒给的。川湘人民究竟是如何把辣吃出了新高度?
四川人越辣越魔幻
中国人眼里的四川,是当之无愧的吃辣贵族。
纪录片中曾这样描述川菜:在川菜中,无论是作主料、辅料还是作调味料,辣椒都是宠儿,它给川菜烙上了鲜明的印记。
在川菜中,与辣有关的味型达 13 种,而这仅仅只是 " 辣味的原型 ",它们的变体则更难以收录了。对辣椒食材的开发上,四川人发挥了全部潜能。二荆条、七星椒、小米辣、子弹头 ··· 这些在外人眼里傻傻分不清的 " 辣椒 " 食材,四川人能拎得清,经过四川人的巧手混搭,便能让他们发挥出各自鲜明的个性跟味道。



最新消息是,连四川的猫也吃辣,果真,在四川没有一个辣椒能活着走得出去。

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当然也辣不怕。湖南人的骨子里,自带吃辣基因,小到米饭,大到火锅,无辣不欢。当本省的辣椒不够,还要靠外调满足对辣的依赖。
数据显示,湖南人每年人均吃辣椒超过 10 公斤以上,尽管已经是辣椒主产区,但大部分消费量仍需要外地辣椒填补:每年 1 月至 5 月主要由两广、海南运进,10 月至 12 月则靠河南、陕西、山东等省份供应。而湖南本地辣椒仅支撑着 6 月至 9 月的短暂时间。加工辣椒更是 70% 的原料要通过外省调运。
湖南人的字典里,吃辣就是香。湖南网友表示," 没有辣椒,一口饭什么味道也没有难以下咽,实在不行夏季就直接搞一把青的红的辣椒沾上酱油直接开吃,一口辣椒一口饭吃的津津有味胃口大开,冬天就来干红辣椒吃。"
有传言,湖南人一年能吃掉全国 50% 以上的辣椒,在湖南,吃辣已然是一种本能,所以千万别问湖南人辣不辣,吃几道正宗湖南菜,你就会明白:湖南人的不辣,是指这道菜不会辣得让你跳起来。
辣都 battle,谁都不服气
中国人吃辣,就像喝酒一样,特别能吃出攀比心理。四川和湖南的辣都之争更是从来没停止过,毕竟四川人和湖南人眼里,除了自己,对方都是渣渣。
湖南人:弗兰的菜辣得你上不了厕所!
四川人:四川的麻辣,湖南人敢吃?
到底双方谁能站在中国的辣界顶端?近日,聚划算用 5 吨辣椒拼成战书,邀四川、湖南争夺 " 辣都 " 之称,性格火辣的川湘人谁都不服气,纷纷选择应战,川湘菜馆则集体进行回应,要将辣椒战书运回店内做成菜,号召当地小伙伴吃掉战书,为辣都正名。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文章还不错
动动手指,给壹读君点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