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食这个毛病,是娘胎里带的,还是后来养成的习惯?

差不多一个世纪之前,两名研究员正在做化学实验,其中一名研究员阿瑟 · 福克斯(Arthur L. Fox)不小心弄撒了一些无毒的苯基硫代脲粉末," 怎么空气尝起来有点苦?" 他的同事问道。但福克斯却并没有尝出空气重的苦味,就算往舌头上涂一点苯基硫代脲粉末也没有。

这个神奇的经历让福克斯决心研究味觉中的科学,他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是否拥有或缺少某些基因,会影响人们对苦味的感知。今天,致力于味觉的研究人员使用涂有苯基硫代脲的小纸片,来评估一个人对苦味的敏感程度。

苦当然是一种不愉快的味觉,很多人就不爱吃苦瓜、喝黑咖啡。那对类似味道的天生敏感,是人们挑食的原因吗?

挑食有理,我们是天生的!

" 尝到苦味的人里面,有 25% 到 30% 的人会有非常强烈的反应。" 克里斯多福新港大学的味觉研究员、心理学副教授戴安 · 卡坦扎罗(Diane Catanzaro)说。这些人被称为 "超级味觉者"。另一方面,有差不多比例的人属于 "无味觉者",因为 " 他们几乎没有感知苦味的能力 ",卡坦扎罗解释道。而剩下的人分布于两个极端之间,有的对苦味感知稍强一点,有的稍弱一点。

有证据表明,超级味觉体现在对特定的食物的抗拒上,尤其是含有苦味化合物的水果和蔬菜,首当其中的就是抱子甘蓝(Brussels sprouts)和西兰花。

图丨 Verywell Family

还有一些研究,把另外一些基因特征与特定味觉的认知联系起来。" 有的人觉得,香菜尝起来就像在嚼肥皂 ",卡坦扎罗说,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有人遗传了特定的味觉受体基因,这些受体对香菜和肥皂里都有的醛类化合物很敏感," 显而易见,人们吃东西的时候,并没有在同一个味觉世界里。"

这些都说明,挑食习惯可能是天生的。超级味觉者可能尝到食物里的苦味化合物就兴趣大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基因特质,会导致对特定食物气味和口感的喜好或者厌恶,因此塑造一个人的食物偏好。

食物不止是味觉

然而,卡坦扎罗的研究还有不同结论。

她和她的同事测试了人们对苦味的敏感度,接着询问他们对食物的偏好——他们并没发现超级味觉者比无味觉者更挑食。" 我们从各种角度研究了数据,但没有发现味觉敏感度与食物喜好之间有任何一致的相关性," 卡坦扎罗说," 很多挑食的人都是无味觉者,还有很多超级味觉者什么都吃。"

毫无疑问,人们用不同的状态和方式感知着味觉,但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天生差异,似乎并不能用来预测谁会挑食。

图丨 giphy

" 基因当然是有影响的,但这也不绝对 ",卡坦扎罗说," 我们吃到嘴里的食物,不仅有不同的味道,还有各自的口感,这些综合起来的信息传到了大脑那里,还会和个人经历、文化影响联系到一起。"

所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才能决定一个人喜欢或讨厌某种食物

童年与食物的不快经历

可能会被永远记住

童年时期围绕食物的经历,可能对成年后的饮食偏好有着最强烈的影响。" 我接触到的每个挑食的成年人,他们对特定食物的厌恶,都可以溯源到遥远的童年 ",《青少年和成人战胜挑食指南》的联合作者、家庭医生卡佳 · 罗威尔(Katja Rowell)说。

成年的挑食者大有人在丨 The Cusp

可以确定的是,随着年纪增长,人们对食物的偏好也会随之改变,比如孩子们都喜欢甜味和咸味的食物,不太能欣赏到苦味和酸味的妙处(比如,很多小孩子不爱吃蔬菜)。" 有一半的父母都觉得自家孩子很挑食 ",罗威尔说,而挑食让吃饭的时间变得很艰难," 如果你小时候被强迫喂了红薯,然后你把它们吐了出来,这种反抗和焦虑就会破坏你和食物之间的关系。"

可能新之助长大后就没那么讨厌青椒了

也有另一种可能。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每逢饭点必有争吵的家庭中,ta 很可能把进食与压力联系到一起,将来或许会让他们选择让人感到安全、熟悉的食物,而不是陌生的、自己也不知道它是否会让人不爽的食物。

导致挑食的更多原因

另有一些因素可能也会影响食物偏好。2015 年发表在期刊《食欲》(Appetite)上的一个研究显示,患有包括强迫症在内特定精神障碍的人更倾向于挑食。尚不知道两者之间是如何产生影响的,但此研究的作者写道,可能是一些潜在的人格特征,比如 " 行为和认知刻板 "(behavioral or cognitive rigidity),同时导致了强迫症和挑食的产生。

卡坦扎罗认为,个人经历、观察习得和条件反射,也在挑食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如果你在美国中西部长大,每晚都吃肉和土豆,这种寡淡、单调的食物环境,可能会训练出你对某些食物的偏好 ",她说。这并不奇怪,我们身边的山西朋友或许吃什么都要淋上醋才满意,而川渝地区的人不管走到哪里,都无辣不欢。

接招吧,挑食!

总而言之,生物学、成长环境、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共同塑造了挑食的习惯——相应地,要改变挑食的习惯也非常复杂," 一旦挑食的习惯形成,就算你下决心要改正,也没有捷径可走。" 卡坦扎罗说。

但她也给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循序渐进地接触更多的食物种类,或者换着花样吃某种食物," 接触某些东西越多,我们喜欢它的可能性就越大。" 比如,有人讨厌蒸茄子,但如果把茄子红烧一下,说不定会有奇效。

罗威尔提到了一个从不吃苹果的病人。他把苹果切成非常薄的片给她,有的带皮有的没带皮,并告诉她如果不喜欢随时可以吐出来。结果,病人后来自己发现,大片的嚼碎之后比小片的更不容易噎着,也就接受了苹果作为食物的存在。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喜欢的食物作为跳板。比如小明非常喜欢吃鸡腿,那就可以给鸡腿用一种新的酱料,或者与新的、没吃过的食物搭配在一起。

但这些方法不是对每一名挑食者都管用。罗威尔提到了一种叫回避限制性食物摄入障碍(avoidant restrictive food intake disorder, ARFID)的饮食失调症,它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体重过轻或过重,还有的人一吃饭就感到焦虑,经常被噎着,甚至吃特定食物的时候还会呕吐。对于这样的挑食者,仅仅是尝试新食物并不会起到作用,而是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

总之,罗威尔告诉大家,有一种方法完全没有作用,就是亲近的人对挑食者施以羞辱和嘲笑," 那些口口声声说‘你就是被宠坏了’或者‘试一下又不会死’的做法,真的对改正挑食毫无作用。" 这些评价或者要求,可能会让挑食者回想起小时候有关进食的不愉快经历。换句话说,找一个理解尝试新食物有多难的人一起吃饭,少了被指指点点的压力,情况可能会好得多。

这样是不行的丨 giphy

其实,对于食物和对于其他事情一样,有的人比较爱冒险,有的人则会保守很多。现在,你大概也明白自己讨厌某种食物的原因了——或许是天生的记忆你,大概率是后天的不愉快经历,或者文化与习惯的影响。如果你真的非常非常挑食,可能要正视一下,解决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了。

还是说,你的问题在于,对任何食物都来者不拒呢……

编译来源:

https://elemental.medium.com/are-picky-eaters-born-or-made-8e2021f5aace

作者:Markham Heid

编译:李小葵

编辑:李子

一个 AI

什么食物是你打死也不吃的?

译文版权属于果壳,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 sns@guokr.com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

果壳

ID:Guokr42

靠谱科普

就看果壳

你挑食吗?能挑食到什么程度?来找找同类吧~

BTW,我们设置了小小的门槛,相信热爱科学的你肯定会通过考验!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在 42 秒内答对尽可能多的题,达到一定分数才可以加入,每 24 小时仅能答题一次。呼 ~ 深吸一口气,然后好好答题吧!

果壳正在招新媒体实习生

运营一流科技媒体的机会在向你招手

新媒体实习生招聘!欢迎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