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 50 年前,
1969 年 7 月 16 日早上,阿波罗 11 号飞船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由土星 5 号火箭发射升空,四天半后,即 7 月 20 日晚间,飞船携带的登月舱降落在月面的静海区域。登月,
这一半个世纪来最伟大的人类壮举,在流行文化中也有诸多反映,那些
耳熟能详的音乐,便是最好的证明。让我们铭记并且歌唱。
《带我飞向月球》是由作曲家巴特 · 霍华德(Bart Howard)于 1954 年创作的一首歌名为 "In Other Words",后来才改名为 "Fly Me to the Moon",其最早的商业录音是女歌手凯 · 巴拉德(Kaye Ballard)完成的,此后因为太受欢迎,又被其他许多艺人录制了 100 多个其他版本。最重要的版本出现在 1964 年,被誉为 " 白人爵士歌王 " 的歌手、演员
弗兰克 · 辛纳屈(Frank Sinatra)把它收入到了 It Might as Well Swing 专辑中,5 年后,作为热门单曲《带我飞向月球》被阿波罗 10 号的宇航员在执行月球轨道任务时播放过,而阿波罗 11 号上和尼尔 · 阿姆斯特朗一起登月的宇航员巴兹 · 奥尔德林(Buzz Aldrin)在他完成月球漫步回到登月舱之后,也按下了这首歌,于是它成了
第一次在月亮上播放的人类歌曲。2009 年和 2012 年,女歌手戴安娜 · 克劳尔(Diana Krall)分别在登月 40 周年纪念仪式和阿姆斯特朗的追悼会上演唱了同一首歌。
" 摇滚变色龙 " 大卫 · 鲍伊的《太空怪人》(Space Oddity)是在阿波罗 11 号登月的同一年发行的,歌曲虚构了一名宇航员汤姆少校,他在作为太空人在执行月球登陆计划时不幸发生机件短路意外,和地面失去联系,于是坐在小小太空舱内呆呆望着蔚蓝的地球,漂流在黑暗的太空之中。这首单曲正式发行 9 天之后就是 7 月 16 日了,英国广播公司在其有关登月的电视报道中特别提到了这首歌。它可说是充分表达了人对充满未知的宇宙同时抱有的
恐惧与渴望。鲍伊对太空题材的热爱简直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两年后,1971 年,他还推出过一首
《月球时代的白日梦》(Moonage Daydream)。而他这份对月亮的痴迷一直传到了儿子身上,你还记得 2009 年横空出世的一部
科幻电影佳作《月球》(Moon)吗?即出于他的儿子
邓肯 · 琼斯(Duncan Jones)之手。
大卫 · 鲍伊的好朋友
艾尔顿 · 约翰也诠释过,1972 年收入于 Honky Ch â teau 专辑的一曲
《火箭人》(Rocket Man),据说是受到了阿波罗 11 号
传回地球的颗粒状图像的启发。这首歌的歌词由埃尔顿的长期歌曲创作伙伴伯尼 · 陶平 (Bernie Taupin )创作,他的故事灵感是来自雷 · 布拉德伯里的科幻小说《插图人》(The Illustrated Man),里面讲述了一个离开了家人和朋友开始执行太空任务的宇航员的复杂情感,在太空中,他是如此地思念自己的妻子,迫不及待地
想回家。 也是对鲍伊《太空怪人》主题的一个呼应,而且,和电影《月球》的故事好像好像有没有……这首歌的另一个梗是,据说它是川普最喜欢的一首,哈哈哈。
平克 · 弗洛伊德开创了一个
" 太空摇滚 "的流派,他们 1973 年经典单曲
《月之暗面》(Dark Side of the Moon)创造了一个黑暗的、令人难以忘怀的世界。被潮汐锁定的月球,
面对我们的一直是同一面,阿波罗登月着陆点就是在这一面,而关于背面到底有什么会有种种不靠谱的传说。2019 年 1 月,中国的
" 嫦娥四号 "探测器才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
并没有在那里发现外星人。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太空文化是非常乐观的,
1969-1972 年一系列的登月成功鼓舞了一代人对于世界的信心,NASA 将 12 名航天员成功送上了月球,而美苏之间的太空争霸也在 1975 年留下了美好的一个结点,两国宇航员相聚在太空,相互交换了礼物,从此进入合作年代。在这种充满
爱与和平的背景之下,1976 年发行的这首
《呼唤星际飞船上的居民》(Calling Occupantsof Interplanetary)简直是一个
黑暗森林理论的强烈反调(哈哈),
卡朋特乐队演绎的这首作品被誉为 " 世界接触日公认的赞歌 ",主题是向外太空生命发去电波信号,告知我们的存在。
1979 年,
警察乐队的一曲
《在月球上行走》(Walking on the Moon)在英国拿下排行榜第一,这首收入在 Reggatta de Blanc 专辑的作品,是他们继《瓶中信》(Message in a Bottle)之后的第二首冠军单曲,歌曲 mv 是在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美国宇航局博物馆拍摄的,从视觉角度来讲十分酷炫,鼓手斯图尔特 · 科普兰(Stewart Copeland)在土星 5 号月球火箭上挥舞着他的鼓槌。根据乐队主唱、灵魂人物斯汀的说法,这首歌其实是关于
恋爱的感觉,是他在慕尼黑喝醉了一晚后作了个 riff 发展而来的。
《阿波罗:大气与原声》是英国环境音乐家
布莱恩 · 伊诺(Brian Eno)于 1983 年发行的第九张个人录音室专辑。由他和兄弟罗杰 · 伊诺(Roger Eno)以及另一位合作者丹尼尔 · 拉诺伊斯(Daniel Lanois)共同编曲制作,这张专辑中的音乐简直是超一流的
配乐专属作品,出现在诸如电影《28 天》和《猜火车》这样的经典电影中,包括 2012 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使用了其中的一首 "An Ending ( Ascent ) ",其原声带销量约为
400 万张。为了庆祝阿波罗 11 号登月 50 周年,该标志性的专辑进行了再版,罗杰 · 伊诺又创作了一首新曲子,名为《在月亮之下》(Under the Moon)。
R.E.M.的第八张专辑 Automatic For The People 中的这首
《月亮上的男人》(Man on the Moon)迄今仍是他们最受欢迎的曲目之一,这首 1992 年发行的有趣曲子,主题
讽刺了那些认为登月是伪造出来的阴谋论论调。月球上的男人指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著名喜剧演员
安迪 · 考夫曼(Andy Kaufman),逝世于 1984 年的考夫曼一直被一些人讹传是伪造了他的死亡,所以,像是 " 登月真的发生过吗?"" 猫王真的死了吗?" 这样一些在伴随着 R.E.M. 乐队成员们童年成长期间的阴谋论,最终借由考夫曼这个完美人选串了起来。而后辈喜剧明星
金凯瑞在 1999 年真的拍摄了一部《月亮上的男人》向他致敬。
文章来源: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 科学艺术研究中心 ",转载请联系原账号。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微信:SquirrelClub
微博:科学松鼠会
科学松鼠会,是一家以推动科学传播行业发展为己任的非营利组织,成立于 2008 年 4 月。我们希望像松鼠一样,帮助公众剥开科学的坚果,分享科学的美妙
喜欢记得点 " 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