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地理濒危系列摄影,从一只鸟读懂世界丨好书推荐

鸟类是最易于观察的野生动物之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对于身边熟悉的事务,我们往往习以为常。说起鸟类,它起源于兽脚类恐龙,至少有 1.5 亿年的历史了。相比之下,人类不过 600 万年的历史,显得不可相提并论。鸟类其实有着人类鲜为人知的生活,也蕴藏着人类迄今尚未完全读懂的生命智慧。

你有多了解鸟类?这种迷人、漂亮,又极其像人的动物。

它们聪明,能建立组织,构建起地面之上的庞大王国。在它们身上,你能读到一些其他物种的好玩知识,并发现,这与你息息相关。

《国家地理珍稀鸟类全书》

联合国推荐

绝美的全彩鸟类影像

让人惊奇的鸟类知识

现仅售 89 元

点击下方小程序前去购买 ↓

让我们一起走进本书,了解这种漂亮的生物吧。

1

你知道吗,鸟类 70% 的基因与人类相同

鸟类 70% 的基因与人类相同,而且与人类同属于视听型动物,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知世界,而大部分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昆虫则往往依赖于其他的感官。正因如此,鸟类的很多行为能够为人类所理解与欣赏,这也是为什么鸟类最能启发人类的灵感。没有鸟类的大自然,总觉得缺少了生气。鸟类不仅启发我们的心灵,还在文化上赋予了很多象征意义:和平、繁荣、爱情、希望、独立和自由,等等。

· 白头海雕(Haliaeetus leucocephalus)

在很多人心目中,白头海雕代表了自由和力量,它也是美国的国鸟。

2

  它们是大胃王,食量远超人类

人类一生大部分的时光都是用来工作赚钱,鸟类也差不多,它们直接用在吃饭上。绝大部分鸟类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都在觅食中度过,上顿刚吃完就开始准备下顿,周而复始。不要以为鸟儿的体形不大,饭量也同样不大。

然而实际上,人类几乎不可能达到鸟类惊人的食量。一只山雀每天吃下的食物近自重的三分之一,相当于一个体重 70 千克的人每天得吃下超过 23 千克的食物。蜂鸟可能吸食跟自身体重等重的花蜜。可以说,鸟类的一生,都在为吃饭奋斗。

· 澳洲鸦(Corvus orru)雏鸟

饿了的雏鸟往往会奋力鸣叫提醒亲鸟来喂食。一只澳洲鸦在孵化 40 天左右才能首次离巢,此后它们还会与父母共度几个月的时光,向它们学习觅食等独立生存的技能。

3

鸟类大脑发达,学习与模仿能力超强

和人类一样,鸟类是天生的群居动物,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发育成熟,同时它们拥有相对较大的大脑,可以从社群中学习。在交流、计数、使用工具、学习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鸦类和鹦鹉是鸟类中出类拔萃的两类。这些鸟已经显示出复杂的推理能力,甚至能无意间学会一点人类的语言。

最厉害的当属椋鸟,它最有模仿周围环境的超强能力,不论是汽车鸣笛,还是人类说话声,或者是其他鸟儿的叫声,都能拿来为我所用,合成自己的曲目。

· 紫辉椋鸟(Lamprotornis purpureus)

椋鸟具有模仿周围环境声音的能力,连汽车鸣笛声和人类说话声都不在话下。

4

它们有着迷之般的婚配关系

所有鸟类中,大约有 90% 的鸟类都是一夫一妻制的。少数的鸟类一生中只有一位伴侣,另有少数鸟类的婚配关系一片混乱,而大部分鸟类的配偶制度则介于这两种极端之间。

一夫一妻的典范是天鹅,它们会相互陪伴多年。猫头鹰、鹤类、秃鹫、企鹅、笑翠鸟、鹰和雁类,也会维持长久的伴侣关系。

露水夫妻的是蜂鸟,交配完之后,就断绝关系,各奔东西。乌鸦、松鸡和鸻鹬类也是如此。许多雀类仅仅会相依相伴一个夏天,然后就分道扬镳了。这可能是因为它们的寿命太短,没有特别大的动力愿意将更多的时间托付于彼此。

但即便一夫一妻制的鸟类也并不意味着绝对忠诚,甚至包括信天翁在内——虽然这种鸟类的 " 离婚率 " 几近于零,但同一位母亲养育的后代来自于不同父亲的情况也会偶尔发生。

· 黑颈天鹅(Cygnus melancoryphus)

天鹅,优雅而纯洁,自古就是爱情与浪漫的象征。

5

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

鸟类有了翅膀,就可以翱翔于蓝天之下,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了吗?对于有些鸟来说是,对于另外一些鸟来说,则不是,这要因鸟而异。

不少鸟类都是群居性的,椋鸟的巨大集群中,显然是没有首领的,它们行动起来宛如一帮乌合之众。

而其他很多种鸟类则生活在等级完备的群体中,它们依据特定的关系来组织集群,并且长时间地保持这种社会结构。鹦鹉和乌鸦是高度群居的物种,其他诸如鹰类、猫头鹰、啄木鸟、山雀、小型雀类和鹪鹩等,也是如此。就连家鸡,这类智商不被看好的鸟类,也会在鸡圈里维持着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

· 华丽细尾鹩莺(Malurus cyaneus)

细尾鹩莺终年都保持着以家庭为单位的群体,等级较低的成员还会合作照顾雏鸟。这种群居的 " 社会性 " 并不能引申为 " 忠诚 ",因为大部分的雏鸟是来自于这个家庭之外的另一位父亲的后代。

6

最懒的鸟连自己的孩子都不养

筑巢与繁育下一代,对动物界来说,包括人类,都是非常难办的大事。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胳膊,缺少双手,也不会用工具来尝试建造一所房子,是何等之难啊!不过,这难不倒鸟类,对于筑巢,鸟类已经演化出了各种对策,比如翠鴗可以挖掘出 3 米长的隧道,火烈鸟则可以在垂直的平台上堆砌泥浆。

而一些偷奸耍滑的鸟类,则懂得如何利用他人的劳动成果:猫头鹰会搬进乌鸦的巢,不少鸟类会霸占啄木鸟废弃的旧树洞。个别鸟类,比如大杜鹃,甚至连自己的孩子都懒得抚养,它们会把自己的蛋藏到其他鸟类的巢里,同时希望这些养父母不会察觉到蛋的不同。

· 大杜鹃将鸟蛋产在寄主的巢里

7

非凡的生命智慧

鸟类携带了比人类更久远的生命信息与智慧。在鸟儿的迁徙中,最长距离的是北极燕鸥,路程达 7000 千米。在漫长的路程中,鹤类利用太阳或星星的角度、地球磁场来导航。莺类不论四季星空图如何变换,都可以用记住星空图来为自己认路。

啄木鸟每天敲击树木约为 500 次,而且速度极快,达音速的两倍,它的颅骨呈海绵状,且内含液体,能有效地缓冲撞击,保护头部,避免脑震荡。人类据此发明了安全帽。

鸟类飞行不仅能或高或低,或快或慢,或盘旋或俯冲,蜂鸟更是具有一项独门绝技:由于它们的翅膀可以翻转近 180 °,蜂鸟还能够倒着往后飞。它们启发人类发明了飞机。鸟儿还擅于运用集群的力量,大雁在空中排成 V 字飞行,轮换着去当领队,既可以省力避免疲劳,也可以威慑猎手。

鸟类的翅膀可以自由伸展和折叠,人类以鸟儿的小羽枝为模型,发明了拉链。达尔文 19 世纪对加拉帕戈斯群岛雀类的观察,发现鸟类觅食和食物的不同与头骨形状有着密切的联系,并推出进化论。

· 白颈蜂鸟(Florisuga mellivora)

蜂鸟的奇异之处在于它们的翅膀能够翻转很大的角度,因此可以在空中悬停甚至倒着向后飞。

8

对人类的作用不止是吃害虫

鸟类不仅能帮助我们控制虫害,还可以给植物传粉,人类用于食物或药物的植物中,约有 5% 是由鸟类传粉的。如果鸟类消失了,后果可能会很严重。

鸟类传播种子,改变环境,恢复生态。鸟类迁徙时,会带走它们吃下的种子,并通过粪便将种子散播出去。它们把植物带回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甚至飞跃海洋把植物带到新的陆地上。鸟类帮助塑造了我们周围以及世界各地的植物环境。在新西兰的森林里,70% 的植物种子都是由鸟类传播的。

一些秃鹫等食腐性鸟类,还有着极高效的清洁作用,清理得也非常彻底,从而降低腐烂尸体的卫生风险,减少狂犬病和肺结核等致命疾病的发展和传播。一只秃鹫一生能提供价值约 1 万美元的废物处理服务。

鸟类是大自然生态系统重要的一环,像森林、沼泽和草原这样的栖息地,鸟类能维持着植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微妙的平衡。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美国东南部的盐沼,那儿茂盛的大米草可以净化水域,并保护海岸免受海水侵蚀。而盐沼海螺喜欢以大米草为食,如果没有蛎鹬、石鸻和鸻这些捕食者,海螺会吃掉整个沼泽上的草,只留下光秃秃的泥滩。

· 王鹫(Sarcoramphus papa)

秃鹫是大自然的 " 清道夫 ",却常被冠以丑陋、肮脏等恶名。事实上,秃鹫不应受到如此诋毁,它们其实维持了这个世界的清洁,同时让整个生物圈得以正常循环。

9

联合国推荐

美国国家地理 " 影像方舟 " 作品

世界濒危物种的最后影像!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 30 年御用摄影师乔尔 · 萨托,著有多部摄影作品,获得过 2017 年美国国家野生动物艺术博物馆朗格斯奖(Rungius Medal),《美国国家地理》2018 年度探险家等荣誉,既是动物拍摄方面的权威专家,也是拯救濒危物种的环保先锋。他的照片以黑白为背景,凸显动物的样貌和神态,能让你欣赏到前所未见的各种细节与神韵。

乔尔 · 萨托用 25 年的时间,一手创立 " 影像方舟 " 项目,致力通过棚拍制成世界濒危物种的综合影像。" 影像方舟 " 跨越全球 40 多个国家,拍摄、记录了 9000 多个物种,包括 2000 种鸟类。《国家地理珍稀鸟类全书》精选其中 300 种鸟类绝美影像照片,从鹦鹉、蜂鸟、猫头鹰,到极度濒危的蓝嘴凤冠雉,每一种鸟都有自己的故事。

" 影像方舟 " 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联合国的推荐与赞誉,拍摄的照片还登上联合国总部大楼与帝国大厦。

· " 影像方舟 " 受到联合国推荐,照片登上联合国总部大楼

· " 影像方舟 " 照片登上了帝国大厦

10

深入浅出的鸟类百科全书

全球观鸟冠军诺亚 · 斯特瑞克联手创作

《国家地理珍稀鸟类全书》含有 300 张精彩鸟类照片,同时也是一本鸟类百科全书,文字部分由全球观鸟冠军诺亚 · 斯特瑞克执笔。他曾环游世界,观察到 6042 种鸟类,创造了观鸟的最高纪录。诺亚用优美的文字讲解关于鸟类起源、起源、飞行、食性、情感、繁衍、群居、保育等知识,讲述鸟儿的生命故事。

· 普通楼燕(Apus apus)

本书以极简的语言,纲举目张,采用综述的方式,深入浅出,涵盖鸟的各方面知识。比如,从鸟的翅膀形状来判断其飞行方式,从鸟喙的形状来判断其觅食特点。欧洲普通楼燕又长又尖的翅膀有着极高的长宽比,有助于它们借着风力滑翔。而对于那些穿梭在茂密森林中的鸟类,比如一些鹰和鸣禽,它们相对圆钝的翅膀形状则能提供更高的灵活性,避免在飞行时碰到周围的树木枝杈。鸟喙的形状也千变万化,矛形的用来抓鱼,袋形的用来吞咽,筛形的用来过滤,胡桃夹形的用来压碎坚果,勺子形的用来筛选,针管形的用来吸食,钩形的则往往用来撕碎猎物。

· 澳洲鹈鹕(Pelecanus conspicillatus)

澳洲鹈鹕的喙部长达半米,能盛下约 12 升的水。

11   

摄影前沿之作,动物拍摄的现场指南

乔尔也分享了自己的动物拍摄经验。每种动物在拍摄时,都会带来不同的挑战。乔尔拍摄的绝大多数鸟类都几乎从出生起就为人类所饲养,并不像野生鸟类那般难以接近,而饲养员们也具有高度的敏锐性,能够帮助他们判断动物是否处于紧张状态。

在拍摄过程中,乔尔团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准备,以确保拍摄过程不会伤害或惊扰到任何一只鸟儿。面对不同的拍摄对象,拍摄当天他们会采取各种不同的策略。对于大型鸟类,他们可能会在后方悬挂起黑白的背景布。对于小型鸟类,他们可能会将其放入舒适的小摄影箱中进行拍摄。一旦置身于摄影箱中,鸟类就只能看到相机镜头的前端,从而表现得十分放松。

在布光方面,使用柔光罩以掩护闪光灯来保护鸟类不受伤害,同时团队会尽量吸引它们到近前,以得到最真实的纹理和色彩,以及最佳的清晰度与景深,从而拍摄出最终能够感动公众的完美照片。

不过动物总是在动的,要想让它们在镜头前放松下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看看乔尔他们是怎么拍摄的吧:

12

中国科学院院士作序,中科院专业博士倾心翻译

中国科学院院士、古鸟类学家周忠和作序推荐,诠释鸟儿的演化以及与人类的关系!他指出,鸟类是环境质量的最敏感指示物种,在维护生态平衡、丰富全球及地区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们为自然世界增添了灵动和活力,也为人类的科学研究插上想象的翅膀,鸟类的演化历程也让我们对于生命演化的问题拥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如果鸟类消失了,会对人类世界造成重大影响。

青年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胡晗、王维倾心翻译,补充了系统的古脊椎动物学知识,对最新的研究成果也作了适当的更新与介绍,并就疑难的物种读音等,于索引处做了附注,有助于读者全面地理解和阅读。

13

全彩精装,雅致设计,隽永典藏

《国家地理珍稀鸟类全书》由当纳利承制,全程绿色印刷!采用硬精装装帧,环保油墨,全彩四色。128g 高档亚光铜版纸,柔和不反光,保护眼睛!封面烫银,内文再压光油,照片黑白背景,还原鸟儿细腻形态与神韵,惟妙惟肖,分毫毕现!

正在热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