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壹心理主笔团 | 碗仔来源:壹心理(ID:xinligongkaike)
前几天,在一次专访中,有记者问张泉灵:" 你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
一向平和的张泉灵,瞬间 " 炸毛 ":" 我要明确告诉你的是,我很讨厌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背后,本身就是偏见 "。

这一回应,得到无数女性网友的认可。
因为,同样的问题,几乎不会在男性的人生中出现。
我们总是认为,当一个人成为母亲,她就必须符合 " 社会期望 ",而这更像是一种 " 紧箍咒 "。
01
" 别人都可以,为什么就你不行?"
前段时间,我看了一部日剧——《坡道上的家》。
一个名为安腾水穗的女人,亲手把 8 个月大的女儿,扔进浴缸,活活溺死,被送上法庭。
婆婆说,她爱慕虚荣,喜欢买奢侈品,为了满足她更多的物质需求,儿子累死累活地工作。
丈夫说,她太过逞强,时常拒绝我妈的帮助,甚至有虐待孩子的倾向。
邻居说,她喜欢攀比,得知女儿的成长速度不如别家孩子,就将怨恨发泄在女儿身上。
总而言之,所有人都在痛斥她丧失人性,不配做母亲。
那么,在他们眼里," 配做母亲 " 的人,又是什么样的?
婆婆觉得,一个合格的母亲,应该在孩子出生时有足够的母乳,不然就是你身体太弱;
一个合格的母亲,不管遇上什么都要自己加油," 我儿子赚钱已经够不容易了,为什么要牺牲自己的工作带孩子?"
只要熬过去就轻松很多,什么神经衰弱都是骗人的。

只要听到孩子的哭声,丈夫就很不耐烦:" 走开啦,我妈在的话,肯定能马上让她不哭的 "。

讲真,这些安慰太轻描淡写,毫无作用,如果做不到,甚至被人认为是 " 软弱 " 的表现。悲哀的是,这样的母亲,绝不是少数。

02
" 你是母亲,要以家庭为重 "
女主角里沙子,一直生活得 " 岁月静好 ",丈夫赚钱养家,她负责家里的一切大小事务。虽然女儿偶尔调皮任性,但她的耐心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游刃有余,俨然一副 " 幸福 " 的模样。
然而,自从她被意外选为这个案子的陪审员,生活节奏全被打乱。
从法庭出来,已接近傍晚,匆匆跑去接女儿放学,来不及准备新鲜饭菜,只能买熟食回家。
丈夫表面说理解,私底下却偷偷打电话给母亲,说自己已经吃腻了熟食。
母亲心疼儿子,不时给她暗示:" 阳一郎说,他要好久才能吃上饭,你看,他为了你们这么努力的工作,不要让他太担心哦 "。

回家路上,女儿闹起了脾气,说什么都要妈妈抱,否则就坐在地上发脾气。疲惫不堪的里沙子,依旧抱着极大的耐心,给女儿各种好说歹说,偏偏孩子就是不听。
深谙孩子脾性的她,假装先离开,实则躲在不远的拐角处,等女儿追上来。
可就在这时,丈夫回来了。
他看见女儿独自坐在路边,大声哭泣,即使里沙子不断解释原因,他还是一口咬定妻子在 " 虐待儿童 ",甚至找借口把里沙子骗到精神病院进行 " 治疗 "。

看见里沙子依然为审判工作奔波,言语间屡次嘲讽:" 你参加庭审有什么辛苦的,别说得好像你在执行什么重大任务一样。"
后来甚至勃然大怒:" 你就只能当个主妇,陪审员辞了吧,别勉强 "。那一刻,她才知道,当初丈夫看似贴心叮嘱的 " 别勉强 ",实则看不起自己。
在丈夫心里,她只能是个母亲,根本无法承担赚钱养家的责任。
无论你曾经的事业有多辉煌,只要你成为了母亲,所有人第一时间只关心:" 你有没有把孩子照顾好?你有没有兼顾好家庭与事业?"
如果有,你是成功的,否则,你就是个失败的母亲。
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
因为你是母亲,所以你的主要任务就是照顾孩子,其他都不足以为谈。
因为你是母亲,所以你要适当牺牲工作,以家庭为主,工作家庭都兼顾得很好才算合格。
因为你是母亲,所以你做的决定、考虑都以孩子为先,而不是考虑自己。
然而,却从不会有人关心,作为一个母亲的我们,到底在承受些什么?

" 一般 " 期待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有人说,只要你成为母亲,就不得不承担这个社会对我们的 " 一般期望 ",就像剧中所说:
" 母亲苦于育儿,把她们逼到无路可走的,正是‘一般’这个概念,是这个社会所追求的‘一般’,自己认定的‘一般’,以及亲生母亲所渴望的‘一般’。"

最典型的是,只要丈夫 " 帮忙 " 做家务,就已经是莫大的赞赏。
安藤的丈夫理直气壮地说,为了减轻妻子的负担,让母亲到家里来帮忙,可妻子偏 " 不领情 "。曾发现妻子的疲惫,主动向 " 朋友取经 ",这个朋友居然是大学时的前女友。
" 我牺牲自己的时间帮忙了啊 ",而他带孩子的时间,仅仅只是周末。作为妈妈的安藤呢?是 24*7 的无限循环啊。
审理安藤案件的女审判官,即使是一名高级公务员,也难以逃脱丈夫的责难:" 我已经在帮你了,你有什么不满意的?"" 你还要我怎样?

在这种 " 诈尸式育儿 " 的残酷现实下,很多人没有达到社会期望,接连受挫。
正如安藤的婆婆,看到孩子生下来两天,安藤都不抱抱孩子,说她没有母爱;
听到育儿师说孩子没有喂养母乳长得慢,就抱怨孙女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发育好,指责她 " 还不是妈妈奶水少,又不会带 ";
孩子哭泣,安藤手足无措,她在一旁冷嘲热讽 " 孩子哭,你就逗逗她啊,怎么连一个孩子都照顾不好 "。

一旦出现母亲为了自己把孩子摆在第二位、照顾孩子出了错的事,无数人都在谴责 " 怎么会有这样的母亲?"" 你是个不合格的母亲 "。
然而,他们看不见的是:
下新手妈妈安藤独自面对彻夜哭闹的孩子;
每隔两三小时就要给孩子喂奶,不分昼夜;孩子生病了,又要奔波在去医院的路上。
下班后赶去接孩子,回家还得面对丈夫 " 我饿了 "" 今天吃什么呀 " 的吆喝。
说好轮流休育儿假,丈夫却在孩子降生后拒绝履行约定,转头又宣布家人催促快生二胎。
长期睡眠不足、无休止劳累、育儿困境,会给一个母亲带来多少 " 痛苦 ",甚至抑郁。
成为母亲,是一件需要独自承担的事,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有一种 " 没有依靠,只能靠自己 " 的感觉。
可是,为什么父亲带孩子只是一种 " 帮助 "?为什么只有母亲需要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时间?为什么只有母亲才需要平衡家庭与事业?
这种社会常识,被每一对父母牢牢维护着,内化成为折磨自己的枷锁,间接默认为 " 父亲可以缺席,母亲无所不能 " 的不合理要求。
04
" 在你认为我是母亲前,
请允许我先做个人 "
剧中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
里沙子与安藤相遇,坐在沙滩的长凳上,安藤问:" 你有过想要打宝宝一顿的冲动吗?" 里沙子说:" 当然有啊,那太难受了 "" 她一天到晚哭个不停,我就大喊,别哭了!"。
里沙子的女儿,仗着爸爸与婆婆的溺爱,不断挑战她的底线,耍赖要玩具、把食物随便扔在地上,她越想越气,怒火中烧,甚至想过大声吼住女儿 " 闭嘴 "!

因为,大家的潜意识里,合格的母亲,应该是温柔的,无时无刻爱孩子的。
就像安藤溺死女儿,众人的第一反应是:" 无论有什么烦心事,都不能成为虐待孩子的理由 "。

但大多数人认为,那些糟糕的情绪不应该在孩子面前出现,或不应该被表达。
因为,他们都忽略了,我首先是个人,然后才是母亲。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所有正常的母亲,都会恨她的婴儿。
因为,他会对母亲的个人生活造成很大的干扰、婴儿会让母亲觉得自己被 "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 的被使用感。
所谓 "100 分妈妈 ",都是通过压抑自己的愤怒、委屈,试图说服自己符合社会期望,为了符合 " 母亲 " 的身份,折叠了自己。
我们的文化,一直歌颂母亲的自我牺牲,只要一个母亲不遗余力地牺牲自己去爱孩子,便会被贴上伟大的标签。
可是,母亲不是万能的,我也有各种正面与负面的情绪,我也需要被爱、被关怀,也需要被允许犯错。
毕竟,做母亲不是 " 天生就会 " 的技能,不能一直要求我一直都是 "100 分 "。
其实,我们都不需要做到 100 分,60 分就刚刚好,给予孩子恰到好处的爱的同时,最重要的,是给予自己足够的爱。
只有首先能照顾好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才能更好倾听孩子的感受。
所以,请停止塑造 " 完美 " 母亲的形象吧,那只会让人理所当然地以为,这就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却无人真正谈论过我们真实的困境。

05
" 我希望社会能摒除性别偏见"
在这部剧里,无论是弑女的安藤,还是家庭主妇的里沙子,亦或是女审判官,他们都在上演每个人婚姻生活的日常:
安藤婚后其实不打算生孩子,但丈夫在爸妈的压力下,说服妻子通过医疗手段怀孕;
里沙子婚前想生完孩子后上班,但丈夫觉得 " 母亲就应该在家里 ";
女审判官与丈夫婚前说好的一起轮流带孩子,孩子降生后,丈夫却拒绝履行约定。
英国剑桥大学发展心理学家迈克尔 · 兰姆认为,丈夫不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其小孩会存在更多内在的问题,例如,自卑、焦虑 ......
在我看来,丈夫的参与,能够给予妻子更大的权利与空间。
因为,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这个社会不再将照顾孩子视作单是母亲的责任。
我们需要将男女同等视为照顾孩子和赚钱养家的人,家庭事业确实需要平衡,但这一定不只是母亲要纠结的选择,父亲也应当承担育儿责任。

我期待着,当我成为母亲的时候,不必一味满足别人期待、被限制在 " 母亲 " 的身份里。
当我不知该怎么办的时候,我也是第一次当母亲,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也需要帮助,需要被关心。
但愿,那一刻,我还是我。
- The End -
作者简介:壹心理主笔团,一群与弗洛伊德抬杠的年轻人。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壹心理(ID:xinligongkaike)。排版:小鲸鱼 JX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