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牛春花
对「护肤品」行业的争议,舆论中一直存在。为什么主打同样功效的护肤品,价格却天差地别?
成分表,也许是普通人揭开护肤品神秘面纱的最直接的办法。但仔细研究成分表后,有人却发现有些高档护肤品,并不是如想象中那样充满了价格高昂的成分。如果以成分为唯一的成本来源,大部分护肤品都是「人间不值得」。
其实,仅仅从成分角度去考虑,很难理解高低不同档位护肤品巨大的差异。
大牌护肤品到底好在哪里?
护肤品,成分等于一切吗?
就算是化工小白,如果仔细研究一下配料表,也会发现护肤品的成分,真的不算复杂。
护肤品里最多的是「基础成分」。基础成分的主要作用,是帮助真正起到效果的「有效成分」维持最佳浓度,并确保产品的稳定性,让有效成分能更好的被「搬运」到皮肤之中。
水和乳化剂都属于最常见的基底,这就是「护肤品 99% 是水」这个说法的由来。但其实,真正 99% 都是水的护肤品几乎不存在。哪怕再便宜、再简单的爽肤水,都会含有其他的有效成分。
另外,护肤品还会添加一些辅助性的成分,有的防腐,有的抗氧化……这部分直接涉及安全性,所以监管部门也对其作出了最多规定。
而且,比起有些护肤品的昂贵,原料的价格却低得惊人。
比如我们并不陌生的甘油。这种小分子有机物能够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在高湿度环境下保湿效果明显。市面上主打「保湿」的护肤品很多都会高比例地添加甘油,有些护肤品甚至会将基底「甘油」作为主打成分。
这些护肤品大多属于比较便宜的中低档产品,但甘油本身的价格却比它们还要低得多。现在,1 公斤化妆品级甘油的价格不会超过 10 块钱。如果是批发,价格甚至可以低到 5 块。20% 的甘油类护肤品,如果一瓶容量 500ml,也只用加不到 1 块钱的甘油。
究其原因,是因为甘油易于获得。甘油是制作生物柴油的副产品。19 世纪末以来,生物柴油产量的大幅上涨,带动甘油数量的节节攀升。这些过剩的产品进入市场,让甘油的价格跌到了地底。
那么,有效成分贵吗?
近几年,网红成分「烟酰胺」的美白功效被传的神乎其神。互联网上到处都是对烟酰胺的赞誉,主打烟酰胺的护肤单品也常年占据着电商平台 top10 的销量榜单。烟酰胺的功效,得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一致肯定。
这种「神奇」的成分其实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属于维生素 B 族中的一员。它发生作用的方式有点像有点像「磨皮」:这种小分子物质可以直接表皮细胞吸收,「抑制黑色素从黑素细胞到角质形成细胞的转运」,从而防止黑色素过度沉着,达到美白的效果。
然而,这种网红原料的价格也比想象中更便宜,最高位时每公斤也不到 100 元,甚至还惨跌到 30 元一公斤。最疯狂的烟酰胺产品里,烟酰胺的含量也不会超过 10%,成本不会超过 5 毛钱。
也有一些有效成分价格较贵,但由于添加量不多,再怎么富含有效成分的护肤品,也不应该拉开这么大的档位差异。
基于这点认识,不断有人在家尝试「自制护肤品」。「甘油白醋调配法」「自制化妆水秘方」大行其道,甚至开塞露,都可以成为一种「保湿神器」。
不过,更多美妆市场上的泱泱大众,还是削尖了脑袋,冲向能负担得起的「最贵」的大品牌。
把这种品牌信任说成是市场的无理性疯狂,是一种非常容易、却不负责任的解释。实际上,信任高档品牌,确实是消费者最省决策成本、效果最好的思维逻辑。
高档化妆品,真的有贵的道理。
高档化妆品何以更「好」?
首先,要阐明一个简单的事实:化妆品制作,成分只是其中最基本的一环。
化妆品研发,并不是把「所有原材料放在一起」这么简单。从化妆品工艺的角度来看,配料表相同的产品,制作方式、使用效果都可能截然不同。同样的有效成分「烟酰胺」,在不同产品中的体验和效果能说是天差地别,当然了,价格也天差地别。
同一成分为何效果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护肤品的「配方」,也就是不同成分的搭配和混合方式。所有化妆品都是复合成分,比例不同,效果也大不相同。
比如上面讲过的甘油,虽然是天然、好用又便宜的保湿成分,但如果浓度过高就会过于粘腻,根本无法上脸。另外,甘油产品的水油比例也要控制,处于过干环境中的甘油分子,会反过来吸取皮肤中原有的水份。
同样比例的成分,混合方式和制剂形态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什么才是最好的配方?这是不同护肤品公司的「制胜法宝」。
成功的护肤品公司,往往「宣称」找到了最完美的配方。到底是什么呢?这是它们最重大的商业机密,当然不会告诉你。
另外,不同的吸收效率也会极大影响产品最终的效果。虽然皮肤的吸收还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但有一点很明确:不同的成分、制剂和生产工艺,产生的吸收效果都千差万别。
在理论暂时难以指导的领域,护肤品生产者们更看重实验结果:广告中经常说的「无数次实验」,很多就是为了得到最高的吸收效率而设计。
吸收效率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同样的成分在不同制剂形态下,产生的吸收效果就会不同。我们经常会听到「油包水(W/O)」和「水包油(O/W)」的说法,这其实是液体、乳液和膏霜类产品中的两种不同的分子结构。油包水的乳化剂表面是亲油的,就像是油包裹着水分,而水包油的则相反。
在使用体验上,「油包水」多数都质地都比较稠厚,而「水包油」普遍比较轻盈清爽。
一般来说,「水包油」型的护肤品更有利于成分的渗入吸收。但「油包水」的保护作用更强,能更持久的锁住有效成分。这两种剂型到底用哪个更好,到底要选择哪种程度,都需要护肤品生产者的不断验证。
何况,比起效果,负责任的化妆品厂家更注重安全性和稳定性:也就是东西涂在脸上会不会烂脸,以及产品放了一个月会不会过期。
制造过程中的无菌环境和防腐技术,都是保障护肤品安全的重要步骤。好的化妆品,都会经过政府的安全性认证和多次市场测试,来证明产品不存在问题。很多人天然觉得更贵的护肤品更安全,就是信赖大厂商的质量控制。
绝大多数化妆品中,防腐和稳定的成分都是必须的。但好的配方和制作工艺,可以不需要那么多的防腐剂和稳定剂;靠大量防腐剂来维持稳定的,很可能是不合格产品。大牌化妆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基本都值得信赖,而我们一直诟病的「三无面膜」,在这个方面往往难以通过检验。
一款「好护肤品」的诞生
说了那么多,一款「好的护肤品」底是怎么来的?
影响护肤品品质的因素真的很多,但总归一点:好产品没有捷径。不少三无和微商品牌,最爱吹嘘的就是「科技突破」。但要做好一件护肤品,真的不能幻想「敏捷开发」。
好的产品,来源于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反复试错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发现一种「疑似有效」的成分,只是研发的第一步。多次实验、反复尝试后,才能得到最安全、最稳定的配方。
另外,不同于高精尖医学,护肤品直接面对广大的消费者市场。好的护肤品除了安全性和效果之外,还要充分考虑用户体验。不同剂型带来的使用感受差别,不同包材对开箱和安全效果的影响,甚至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都是需要反复思考和验证的问题。
包括我们常常吐槽的化妆品品牌巨大的营销成本,其实是护肤品公司在庞大市场计划中的一环。
「好护肤品」如何诞生?这一次,SK-II 亲自告诉你。
SK-II 推出的护肤真人秀第二季 #PITERA 研修班 #,邀请日本搞笑天后渡边直美和知名搞笑明星 James Corden(詹姆斯 · 柯登)合作拍摄短片,探究明星产品「神仙水」和主要成分 PITERA 的前世今生。
PITERA 来源于研发人员在日本酿酒厂的偶然发现:年老的清酒酿造师脸上满布皱纹,双手却依然细嫩。
这种强烈的对比吸引了研发人员的注意。经过不断的实验里,研发人员在当时存在的 350 种酵母中,终于找到了一种适合的酵母加以提炼,发现了 PITERA。这个研究,耗费了他们近十年的时间。
现在,PITERA 已经是 SK-II 的专利成分。
PITERA 含有 50 多种微量营养素,蕴含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及有机酸的透明液体。这种天然的混合成分,和肌肤的天然保湿因子(NMF)成分极为相似,是提升及维持肌肤透亮、柔嫩及细滑的重要元素。
PITERA 能明显改善肌肤表皮层的代谢过程,提升及维持肌肤的透亮、柔嫩及细滑,受到消费者十年如一日的青睐。
好的产品,还是靠持久的口碑来证明。
造就 PITERA 传奇的,是「偶然」,更是研发人员近十年的不懈努力。好的护肤品,真的不止成分而已。最重要的,还是铁杵成针的匠心。
#SK-II 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