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086- 七月冻死街头
作者:酸奶没泡沫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你可能没有意识到,南半球的南美现在是冬天。而且在我国民众热到把头伸进冰箱的时候,阿根廷首都有人被冻死了。

阿根廷总体而言夏季暖和潮湿,冬季虽然较冷且风大,但一年中气温通常在 8 ° C 到 28 ° C 之间变化,很少有低于 4 ° C 或高于 32 ° C 的 极端天气。所以在这个似乎并不是很冷的地方,冻死人还是有些令人诧异。

而就在冻死人之后,著名的足球劲旅河床还开放了其主场足球场让广大流浪汉进去取暖,给他们发热水和衣物。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寒冷中的脆弱
7 月以来受南极寒潮影响,阿根廷愈发寒冷。一周前,阿根廷经历了今年入冬以来的最冷时刻。一天晚上过后,一位名叫扎查里亚兹的流浪者被冻死了。
其实离得很近,相当于是南半球的西伯利亚了

为死去流浪汉献的花
(图片来自 foros.3dgames.com@Tato-Bores)

流浪者的睡眠环境
(图片来自 youtube@ABP news)

流浪汉被发现死亡后在社会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尤其是针对政府在社会公共管理方面不到位产生了种种质疑,甚至有声音表示 " 政府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
但是街道办的政府人员对此表示否定,称政府依旧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并表示曾经向这位流浪者伸出过援手。布宜诺斯艾利斯政府一位局长在得知这件事后表示," 很遗憾,他从未接受过我们的帮助。他不愿意来我们提供的宿舍,也拒绝与我们的专业人士进行任何交流。"
桥下对流浪者而言是个不错的睡眠场所
(图片来自 youtube@vice news)

但冻死的不止这个流浪者,据说除了这个流浪汉,还有四人在市中心死亡。

比如二十年前的一场来自南极的寒流席卷阿根廷,一次性夺走了 40 多人的生命,一半多是流浪者。


无可否认,属于弱势群体的流浪者在面对自然威胁时,防御能力远远低于不愁吃穿的人,这也是为何有人性的任何社会都会对这些人进行官方或自发的特殊关照。
社会的温暖
事关人命,忽视不得,毕竟民声也已经鼎沸了。所以这位流浪者死后,除了政府表态安抚,各种民间组织也纷纷出面尽一份力所能及的努力。
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甲级联赛劲旅河床俱乐部宣布,从当地时间 3 日开始对所有无家可归者和流浪者免费开放其主场 " 纪念碑 " 足球场,允许他们进入球场内的封闭空间避寒,并提供热饮等取暖品。
路透的报道

为流浪者发水
(图片来自 youtube@ruptly)


救助现场


今年寒潮一来,梅西在罗萨里奥开的餐厅就开始免费救助街头流浪汉了,为他们提供了咖啡和苏打水、酒水,并将连续 15 天、每天晚上 7 点到 9 点为流浪汉提供各式各样的饮食。梅西本人也在美洲杯结束后回到罗萨里奥亲自参与到慈善救助中。
治标不治本
不得不说,在难捱的冬夜,这些来自陌生人的爱心确实能够温暖落魄者的身体和心灵。不过即便以上救助行为的初衷和行动都是好的,结局还是隔靴搔痒、治标不治本。因为其背后折射的,还是阿根廷的经济困境下,越来越多贫困人口的困境。
在总统马克里于 2015 年就职时,曾表示一个政府的好坏应该以其减贫能力来判断,所以 " 零贫困 " 成为他的首要目标之一。而根据 INDEC 官方统计机构的统计,2018 年时,阿根廷的贫困率甚至从上半年的 27.3%增加到下半年的 32%;失业率也是稳中有升,今年甚至一度突破 10% 的大关。
近三年阿根廷失业率对比
( 图片来自 tradingeconomics.com )

于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生活在购物中心、公交车站和公园外的街道上,天地间的定居者随处可见。在 4 月进行的调查表明,在流浪汉群体中超过 70%的受访者睡在广场,建筑物的门口或人行道上,9%的人住在旅馆,18%住在其他类型的旅馆里。在这些人口中,还有 16%是儿童。
而且这些无家可归者的特点是 " 比较灵活 ",也就是说他们不会留在一个地方久留,藏身之所不固定,这是他们的一种 " 生存手段 "。
就算不提流浪汉,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及其郊区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6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收入不足以维持生计,52%受访者表示他们的食品消费更少了。首都尚且如此,更遑论其他发展更为逊色的城市地区了。
局势严峻,政府也不是完全没有作为。为缓解贫困,阿根廷曾推出过一个 " 社会紧急贷款 " 项目,还通过货币贬值大量吸引外资、重组企业等手段在 17 年实现了 25.7% 贫困率的 " 历史新低 "。

社会团体的力量毕竟有限,要从根本上解决 " 流浪汉冻死街头 " 现象的发生,只能从发展经济、减少贫困无家可归人口下手。但这又何尝事件容易的事呢,尤其是对已进入任期的最后一年的马克里总统来说。
不知道在 10 月投票的连任竞选来临之际,他还会对阿根廷经济做出什么。
*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