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都太爱吃糖了。
方案没过、摸鱼被抓、加急催婚是让人头秃想吐的烦恼情景。情绪低落不可怕,关键怕的是不知道如何排解。吃点甜的就是一个让自己重新燥起来的好方法,让糖分激发人体分泌大脑需要的多巴胺与肾上腺素,消除大脑的不舒服。

而爱豆出新专、女神回信息、老板涨工资等各种开心愉快精神振奋的场景,也被人们用 "发糖" 这个词来指代。幸福高兴时,真的会有吃糖的感觉吗?还真有人做过实验。实验发现描述完虐狗爱情故事后的一组人比讲完心酸往事的一组人更容易把白开水描述成甜味。侧面印证情绪体验会影响大脑对味觉的处理过程,也更加说明 "爱情是甜的" 这个命题在大多数人眼里是正确的。
就算那些热衷于 " 朋克养生 " 的现代人,平时嘴里说着 " 我最近在抗糖化呢 ",但是点奶茶时也会偷偷摸摸将少少少糖换成少糖,好像糖分子和核酸、蛋白质、脂质结合生成晚期糖化终产物 ( AGEs ) 的过程会暂时冻结,皮肤老化褶皱也被抛之脑后了。

生活这么甜,都感觉有点受宠若惊,赶紧喝一口肥宅快乐水压压惊。

糖吃在嘴里甜在心里,生活中的糖对我们的心情和精神状态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千万别被所有的糖迷惑了,有时糖也会带来甜蜜暴击。
在我们每天的工作学习过程中,需要很多的糖来提供能量,为各种组织、脏器的正常运作提供动力。这种人体血液中存在着的葡萄糖,被称为血糖(Glu),所以人体中有糖并不奇怪。就像是一台发动机一边运转一边加油,总体还是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正常人血糖的产生和利用会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血糖会保持一定的水平来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

不过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你的身体永远要比机器聪明。对于发动机来说,油虽然是好东西,可加太多就会溢出来,但是人的身体不会。吃完甜食或高淀粉食物后,血液中的糖会随着血液到达肾脏,然后被过滤出来进入原尿。由于糖是人体内最主要的供能物质,当原尿到达我们的肾小管时,里面的糖会被重新吸收回体内储存起来,这一过程叫做葡萄糖的重吸收。所以正常情况下,糖并不会随着尿液排出。也就是说,当你在健康的时候,因为某次升职加薪、情绪太 down 吃的各种糖都不会让你那么简单地和血糖疾病相遇。
但如果发动机不烧汽油,开始烧起机油来了,那就问题大了。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促进血糖利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就是胰岛素。可是当胰岛素分泌或作用不足,血糖就无法被分解,同时在身体里也居高不下。

我们知道,在体检中心进行常规体检时血糖的检测仅检测空腹血糖。但往往一部分人虽然空腹血糖结果正常,待身体出现明显不适去医院看病时却被诊断为糖尿病。这是由于我国糖代谢异常患者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我国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人群中,单纯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比例高达 50% 和 70%。这意味着如果仅使用空腹血糖对我国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查,将使一半的糖尿病和 70% 的糖尿病前期漏诊。
那什么是餐后血糖呢?
餐后血糖是相对空腹血糖而言的概念。人体在进餐后,随着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血糖开始升高。健康人进餐后 0.5~1 小时血糖达到峰值,2~3 小时回复到餐前水平。而2 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峰值延迟等原因,血糖在餐后 2 小时达峰。
健康人餐后 2h 血糖很少超过7.8mmol/L。临床上用口服 75g 葡萄糖后两小时的静脉血浆葡萄糖,即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作为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标准。
因此说,7.8mmol/L 是餐后血糖正常值的上限。即使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一旦超过此值,即可诊断为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具体而言,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 2 小时血糖值介于7.8-11.1mmol/L,为糖耐量减低(IGT),属于糖尿病前期。此时糖尿病 " 三多一少 " 的典型症状表现并不明显,若不及时发现治疗,92.8% 的患者会进展为糖尿病,且此时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已增加 2 至 3 倍。而餐后血糖大于11.1mmol/L则为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标志或分水岭,如出现则标志着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增高,每年约有 5%~10% 的糖尿病前期患者转变进展为糖尿病。糖尿病将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以及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发生风险。研究显示,高血糖的损害在糖尿病诊断之前就已经发生,并与肿瘤、痴呆、抑郁等疾病风险增高相关。

幸运的是,尽管糖尿病难以治愈,但如果在糖尿病前期进展为糖尿病之前,甚至更早的时候了解自己的糖尿病风险,及时干预就能够最大程度的预防糖尿病。
由于我国糖尿病前期人群庞大,如何在庞大的群体中进行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筛选,可以优先用费效比合理的筛查工具确定出高危人群,然后再进行 OGTT(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进行确诊。
这些危险因素包括了:年龄、超重、家族史、高血压、血脂异常等,适用于在 20~74 岁普通人群中进行糖尿病风险评估。风险评分总分≥ 25 分者进行 OGTT。
现在就先来做个测试,看看自己和 " 糖 " 到底是情深还是缘浅吧~
长按图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开始测试啦!
5 月 31 日,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主办,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教育专项基金承办,中华医学会相关分会学术指导,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支持的慢性病防治公益行动—— "糖防行动" 项目在京启动,项目邀请著名媒体人杨澜女士担任形象大使并发布公益视频和海报,明确指出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应尽早检测餐后血糖,从而实现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早诊早治。



无论你喜欢 " 吃糖 " 还是 " 撒糖 ",尽早了解自身的糖尿病风险进行餐后血糖检测,并在生活中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一定是更加靠谱预防 " 血糖疾病来敲门 " 的途径。保护自己的 " 糖罐子 " 不被打翻,才能让自己在生活中享受更多的 " 糖 ",不是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