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上还有各种 " 果蔬清洗机 ",广告中充满了让人不明觉厉的科学名词。

这些设备,是不是靠谱呢?
" 等离子消毒 " 用于果蔬是噱头
等离子消毒是一种低温消毒技术。它是利用等离子发生装置,让电子和原子核分离从而呈现 " 离子态 "。在总体是上,正负电荷还是相等的,所以叫做 " 等离子体 "。这是常见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之外的另一种物质形态。
等离子体在现代工业中应用广泛。它具有 " 低温杀菌 " 的能力,在许多不便于使用高温杀菌的地方大有用武之地,比如空气消毒、医疗器械灭菌等等。
理论上,它也可以用于果蔬消毒。不过," 消毒 " 是为了杀灭细菌。对于水果来说,经过常规的清洗以及适当的烹饪,细菌并不会威胁健康,所以用等离子设备来消毒完全没有必要。更重要的是,等离子消毒通常也需要几十分钟的时间,跟大家通常所说的 " 洗菜 " 完全是两码事。

实际上,日常生活中说的 " 果蔬清洗 " 或者 " 洗菜 ",并不是指杀菌,而是去掉果蔬上的 " 脏东西 " 以及农残等等。各种果蔬清洗机、洗菜机,也是以此作为卖点。把等离子消毒用于去除农残,只有过零星的报道,而且是针对特定的农药种类。这些 " 新技术 "" 新产品 " 并没有经过权威评估,基本上只是开发者或者商家自说自话。
其他果蔬清洗机的原理和问题
市场上有许多设计精美,广告文案天花乱坠的果蔬清洗机。基本的技术原理是超声、臭氧或者二者结合。
超声清洗是利用超声波在水中产生局部高压而实现清洗。对于表面清洗,超声清洗有较好的效果,但用于农残处理,目前见到的信息基本上是推销广告。也有一些科学研究在探讨超声降解农残,但无法绕过的问题是:如果超声功率小,那么不足以把农残从蔬菜上清洗下来,更不足以使之降解;如果功率大,那么噪音很大,而且可能会破坏那些比较 " 娇嫩 " 的果蔬细胞,从而使得表面的农残向内部渗透。
臭氧具有强氧化性,能够破坏某些农药的结构,使其发生降解。跟超声清洗的情况类似,臭氧降解农残的效率取决于其浓度和作用时间,强度小了达不到效率,强度高了可能产生安全隐患。
不管是超声和臭氧,在 " 理论上 " 都能够对农残产生作用。但是,除了上面说的强度与效率的矛盾,它们也都面临三个商家回避谈及的问题:
测试都是针对特定的农药来进行,而果蔬中可能存在的农残各不相同,性质也不相同;
农药的降解产物是无害还是有害?这更是跟具体的农药有关;
在能够有效清除或者降解农残的强度下,是否会破坏果蔬的营养?
那些令人 " 赏心悦目 " 的检测报告和演示实验
在各种果蔬清洗机的广告中,厂家总是出示一堆 " 权威检测报告 ",还有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实验。不过,这都是利用消费者缺乏专业知识而进行的忽悠。
比如检测,检测机构只是对送检的样品进行检测," 权威 " 只表示他们检测出来的数据是可靠的。但样品本身以及检测项目,都是委托方指定的。比如说,有些厂家所谓的 " 农残降解率 XX%",其实是把某种特定农药加到水里,经过处理之后来测定该种农药的量,从而得出 " 降解率 "。
首先,这种农药并不能代表果蔬上实际可能存在的农药;
其次,农药在水里跟在果蔬上的农残状态完全不同;
第三,只是检测这种农药 " 减少 " 了,并不知道降解之后的产物是无害了还是更有害了。
还有些检测会稍微 " 严谨 " 一些,是把农药喷洒在果蔬上," 模拟 " 农残的状态。但这解决不了前面说的 " 首先 " 和 " 第三 ",而现喷洒的农药跟经过若干天附着在果蔬上的农药,结合状态也还是有所区别的。

更奇葩的是,有的实验把肉或者排骨进行处理,把形成的泡沫解释为 " 抗生素、激素、兽药 " 等等。其实,那是因为肉的血水中含有一些蛋白质等表面活性成分,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形成了泡沫。
那么,到底该如何清洗果蔬呢?
所有的果蔬清洗机宣传文案,都是从渲染农残极其巨大危害开始,先声夺人地让消费者建立 " 果蔬很危险 " 的心理暗示。其实,农残的问题被过于夸大了。现在的农药毒性越来越低,而残留量标准越来越严。农残标准本来就是留了很大 " 安全系数 " 的保守标准,即便是偶尔遭遇几次农残超标,也不至于危害身体健康。

更重要的是,即便偶尔遭遇农残超标,常规的果蔬处理手段——自来水清洗、去皮、焯水、烹饪等,也足以去掉大部分。
各类 " 果蔬清洗机 ",更多是一种心理安慰和消费优越感的寄托。
排版:Ruiying
题图来源:pixabay
文章来源: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作者本人公众号 " 松鼠云无心 ",转载请联系原账号。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微信:SquirrelClub
微博:科学松鼠会
科学松鼠会,是一家以推动科学传播行业发展为己任的非营利组织,成立于 2008 年 4 月。我们希望像松鼠一样,帮助公众剥开科学的坚果,分享科学的美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