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烊千玺饰演的李必,最爱什么水果?

这几天,《长安十二时辰》在经历等待之后,终于正式上线,并获得了各种好评。其实早在马伯庸的同名小说出版的时候,我就抱着书看了一夜,一直看到天亮。故事里有阴谋,有阳谋,有忠诚,有野心,看得人心神激荡。为了防止剧透,故事情节本身就不细说了。我只是想问,无论是剧还是小说,里面哪个人物令你印象深刻?

是虚构的英雄张小敬?还是老而弥坚的贺知章?我想说,无论你是不是易烊千玺的粉丝,都可以认真关注一下他所扮演的角色 " 李必 " ——从小说到电视剧,人名从李泌变成了 " 李必 "。但无论叫什么名字,故事中一身道服的青年才俊李小哥,为了太子李亨的利益而殚精竭虑,这与历史上李泌这一人物的特征基本吻合。

易烊千玺饰演李泌。图片:《长安十二时辰》

好,后面的问题接踵而至。让我们彻底抛开故事,认真听题:

李泌这个人,最爱的水果是什么?

你能想到的吃水果的忌讳,有什么?

当然,最后少不了那些好吃的品种

围炉夜话,谁给李泌撑腰

李亨后来在安史之乱中被仓促扶正,从太子变成了皇帝,也就是唐肃宗。

一天,唐肃宗心血来潮,召开了个小型夜宴,围炉卧毯,其乐融融,请的都是非常亲近的人,比如,在坐的有他的三个皇弟:颍王李璬、信王李瑝、汴王李璥。不过唐肃宗却顾不上和兄弟们亲近,而是忙着亲自炖了两只梨子。众人不知何意,只听肃宗说到:" 席间所食皆肉,李先生修道,不进荤腥,故以梨赐之。"

至于你吃过的炖梨,可能是这样的。图片:拾味爸爸 / 豆果美食

这个李先生,就是唐肃宗的心腹谋臣李泌了。他与唐肃宗可谓君臣相得,不枉费他在《长安十二时辰》中为李亨劳心劳力。别说皇帝为他炖梨了,李泌曾经枕着唐肃宗的膝盖睡过觉(膝枕可还行),谁能有这待遇啊?

主子请膝上躺。图片:photozou.jp

旁边的颍王可不干了,什么叫恃宠而骄,我李璬来撒娇啦!他也求唐肃宗给自己炖俩梨,肃宗瞪了他一眼,说:" 你吃你的肉,别捣乱,肉都堵不住你的嘴!李先生辟谷修炼呢,本来什么都不吃,我是听说梨这个水果,有利修道升仙,才特意炖的,有什么你事啊!" 颍王小嘴一撅,皇帝哥哥,你就是偏心,爱道士不爱兄弟。要不这么着吧,我们三兄弟一起,求你给炖一个梨,这还不行吗?

唐肃宗还是不干,不过也不好意思让撒娇的弟弟下不来台,就命人拿来些其他瓜果,赏赐给三位王弟。颍王这哪儿能善罢甘休啊,皇帝哥哥你糊弄我们啊?于是他小眼珠一转,有了主意,招呼三位王弟一起,拉着皇上,要玩 " 联句 " 的游戏,也就是一人两句诗。颍王心说,李泌啊李泌,联句可没你的事,我们三兄弟,少不了恶心恶心你。

皇帝答应了,颍王自告奋勇,要来起头。他斜眼看了看李泌,开口说到:"先生年几许,颜色似童儿。" 这可够气人的,李泌少年成名,当初就受唐玄宗李隆基的赏识,后来一直 " 修道炼气 ",面色倒是一如青春。只不过颍王暗含着说,你小子嘴上没毛,论资排辈你算老几啊。

紧接着信王就说:"夜抱九仙骨,朝披一品衣。" 这也不是什么好词儿。李泌你就是一牛鼻子老道,怎么就混成了当朝一品大员了呢?继而汴王接道:"不食千钟粟,惟餐两颗梨。" 剩下最后两句,三王一起看着唐肃宗,皇帝哥哥,你倒是有本事给圆回来呀。

唐肃宗也有点恼怒了。李先生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你们几个人比得了吗?跟我面前争什么争!于是李亨略一思索,接了最后两句:"天生此间气,助我化无为。" 三王以食梨之事入诗,暗藏讥讽,肃宗之句,却点明了李泌对大唐江山社稷的分量之重。

唐肃宗画像。图片:wikimedia

吃梨好不好?听听古人怎么说

其实梨这种水果,或者这种植物,名字就来自果实的功效。梨字古时亦作 " 棃 ",李时珍引朱震亨之说,认为 " 梨者利也,其性下行流利也 "。南朝陶弘景《本草经注》也说到:" 梨种殊多,并皆冷利。多食损人,故俗人谓之快果。" 两人所言之意虽有差别,但都说到梨得名于 " 利 " 字。

不过这个 " 利 ",可不是唐肃宗说的利于修道升仙的 " 利 ",而是说,梨是一种 " 性冷 " 的水果,吃了就像吞利刃,让你的五脏六腑很快就……着急找厕所——要不怎么把梨叫做 " 快果 " 呢。这种劈里啪啦的泻肚,被古人认为有损 " 阳气 ",所以其实这些本草学家是不建议玩命吃梨的,要吃,也得像唐肃宗那样,把梨炖了,让 " 性冷 " 的特征被温火中和掉。

认为吃梨像吞利刃,这可不是我发明的。北宋僧人文莹编写的《湘山野录》中,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晚唐丞相李建勋,出游至山野,见一老叟教村童诵读诗书,觉得老叟谈吐不凡,便邀来同坐。

李丞相口渴,连吃数梨,有幕僚劝到:" 不宜多食,号为‘五脏刀斧’!" 老叟听罢窃笑。李丞相请教其中缘故。老叟问幕僚,此说可有出处?幕僚不知。老叟说到:" 此一说出自战国奇书《鶡冠子》,所谓五脏刀斧,非所食之梨,乃离别之离!" 老头子的意思是说,你们这帮人不求甚解,吃梨能有多大事啊,还刀斧。真正伤人的,不是吃梨,是别离。要不江郎说呢,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别离?别梨?所以到底吃不吃梨啊摔!图片:pixabay

没有谐音梗的世界多无聊啊

可别说晚唐的老头子玩谐音梗,把梨和离混为一谈,这个梗不是一直玩到今天吗?你有没有被家里的长辈教导过:吃梨要吃整个的,不能分成好几瓣吃。因为" 分梨 " 和 " 分离 " 谐音,要是和谁分梨吃,你们就得分离。其实又何止是把一个梨分成好几瓣呢,孔融让梨的故事中,孔融不是照样和他的哥哥们 " 分梨吃 " 嘛。

噫,怎么可以没有谐音梗呢。制图:天冬

所以古人怎么吃梨呢?他们不说分梨,而是讲究 " 剖食 ",即用刀切破分开后食用。也就是换个说法,不叫分,叫剖

这回总没有 " 分离 " 的忌讳了吧?还真不是。我们的语言和文化博大精深,谐音梗无孔不入。" 剖梨 " 和另一个非常不吉利的词语读音近似:" 剖裂 "。" 剖裂 " 的意思是分疆裂土,从古至今,这都是不被容许的。

所以在古代,吃梨最好什么也不言语,低头狂吃就对了,一旦开口说错了话,可不是闹着玩的。只要不说,该怎么做,随便。比如南宋林洪在《山家清供》里记载了一种吃梨的方法:把大个头儿的雪梨,先切成大小适中的碎块,再加盐,加酱,凉拌在一起,咸甜口味,可以下酒。据说这还是个挺风雅的吃法。其实又分又剖的,你不说出口,吃就得了。

今天,我们依旧能听到分梨(" 分离 ")的说法。图片:Emilian Robert Vicol / flickr

吃梨,你爱哪一款

如今的水果市场上,所有的梨,都是从同一个物种驯化、培育、改良而来的吗?并不是。世界上大约有 25 种野生梨,中国有 14 种,其中白梨、秋子梨、沙梨、新疆梨等种类,分别又有多个食用品种,另外还有欧洲的西洋梨,这些加在一起,才构成了如今人们印象中的 " 梨 " 这个大概念。

白梨

白梨吃起来嘎吱嘎吱的,脆生,水分较多,咀嚼有沙质感,要吃得豪放才能体会其中的精妙。常见的品种有砀山梨、雪花梨、鸭梨

鸭梨大丰收。图片:东方 IC

秋子梨

秋子梨的外形通常有一点偏球形,葫芦形不那么明显,口感和水分适中。常见的品种包括大香水梨、南果梨、京白梨等。

东北的冻梨,就是来自秋子梨。图片:夜游神四号

沙梨

沙梨的口感明显具有较强的沙质感,比如苍溪雪梨、宝珠梨,还有日韩的引进品种丰水梨、黄金梨。

沙梨。图片:Fir0002 / wikimedia

新疆梨

新疆梨的个头稍小,外形不是特别规整,典型的代表是库尔勒香梨。

库尔勒香梨。图片:东方 IC

西洋梨

西洋梨的口感比较绵软,不那么脆生,品种有从比利时引进的日面红梨,还有英国引进的 " 巴梨 "。

不同的西洋梨品种。图片:Agyle / wikimedia

此外,不同的品种之间也有杂交,而且不论原始物种是谁,不一样也没关系,比如辽宁产的锦香梨,就是南果梨(来自秋子梨)和巴梨(来自西洋梨)的杂交。如果想了解梨的品种,除了早年出版的《中国果树志》以外,《中国梨品种》《中国梨地方品种图志》这这两本书都不错。

至于什么梨好吃,这要看你喜欢哪种口感了。喜欢多汁的选白梨,喜欢绵软的选西洋梨,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嘛。顺便说,除了果实硕大的梨,也有一类果实是小球球的梨,比如杜梨、豆梨,如今城市里栽培观赏的梨花,往往是由这一类选育出来的品种。

豆梨树。图片:Alpsdake / wikimedia

当然,梨花虽然挺好看,却是另外的话题了。如果说吃梨,是唐肃宗和李泌唱主角,看梨花就轮到唐肃宗他老爸唐玄宗有发言权了——谁让他的爱妃杨玉环 " 梨花一枝春带雨 " 呢。

梨花真美。图片:Elf / wikimedia

本文是物种日历特约稿件,来自物种日历作者 @天冬。

  你可能错过的精彩内容  

车厘子是自由的,但你却没有 " 车厘子自由 "

杨梅,是水果还是荤菜?

我吃着桑葚憧憬夏天的美好,但这也让我烦恼

本文来自果壳,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 GuokrPac@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