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短史记 - 腾讯新闻 ,作者林隋
2020 年 2 月 16 日,部分日裔美国民众,在北加州圣荷西举行了击鼓表演与点烛活动,以纪念二战期间在美日裔遭受长期拘禁关押的历史悲剧,提醒社会不要忘记这段惨痛的历史。①

78 年前,也就是 1942 年的 2 月 19 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第 9066 号总统行政命令,以战时需要的名义,将大批日裔——包括已入籍美国者及定居美国的日本侨民,迁离美国西海岸,关押到设在内陆的 10 个 " 安置营 " 中,共计约有 12 万人。这些 " 安置营 " 的条件很差,时人形容:
" 就像关着指控的罪犯,并用铁丝网隔开,他们(日裔)涌进了仅保证最低安全的监狱一样濒危的木结构的兵营,而且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屋子,那里除了窄床和灯泡外没有任何家具,还得吃恶劣的食品,享受不充足的医疗条件和学校教育。" ②
很多 " 安置营 " 实际上是马棚、猪圈,入住者迁入时还能闻到马粪的臭味,内中往往共用洗衣间、食堂、厕所和露天的淋浴间,且设有严格的军事监控。亲历其事的日裔黑濑安吉回忆道:
" 我们住的地方用铁丝网给拦了起来。我们全都塞在一些用油毡铺的小铺子里,雨水沿着墙往下流,屋子里是一片污泥;另外有将近一半的人住在马厩里和从前的猪圈里。在集中营执行看守任务的是带机枪的年轻士兵,一听见响声就开枪,一次一个哨兵听见了一点声响就扣动扳机,后来(发现)是头牛,把牛给打死了。" ③
这种拘禁,一直持续到 1945 年 1 月份才有所好转;二战结束后,针对日裔的拘留营才被全部取消。

对日裔的管制,与珍珠港事件直接相关。日本发动袭击后第二天,《洛杉矶时报》就在社论中将有大批日裔聚居(约为 10 余万人)的加州称作危险地区,号召 " 一切机警而目光敏锐的公民 " 站出来,与军事当局合作," 共同对付间谍、颠覆者等第五纵队分子 "。美国军方也对日裔集中居住在夏威夷及美国西海岸一事存有担忧,怀疑他们会给日军的进攻提供协助。④
军方对日裔的担忧并非毫无来由。日本政府确实曾致力于从在美日裔中发展情报人员,如外务省在 Nisei(指第二代日裔美国人)中招收 30 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的青年,许诺毕业后让他们做外交官。做选拔用的英语论文,包括了《关于东亚新秩序》这样具有强烈现实色彩的题目,且要求应试者使用打印机答题,目的是便于日后监听广播时做记录。有一些 Nisei 后来进入了外务省的无线电室,负责监听欧美盟国的广播;战时对美军的欺骗性宣传广播,如著名的 " 东京玫瑰 " 等,也是由 Nisei 任广播员。麦克阿瑟率军占领日本后,曾清算过一些 Nisei 的叛国行为。⑤
但这种担忧,经由媒体、加州政府及军方的宣传,被严重地扩大化,结果引发了美国民众对 " 日本鬼 "(当时流行的对日裔的称呼)的强烈恐惧与排斥——尽管这些日裔大多已在美国生活多年,且过半数(约为 7 万左右)早已是美国国籍(很多人实际上是在美国出生的)。加油站不再愿意将汽油卖给日裔,牛奶工不愿再给日裔送奶,理发店挂出 " 日本鬼来刮胡子,发生意外事故概不负责 " 的牌子,饭店的橱窗里写着 " 老鼠、日本鬼,本店一概毒杀无误 "。加州政府 " 呼应 " 这种民意,吊销了本州日裔的律师、医生执照,禁止本州的日裔出海捕鱼;保险公司与银行紧随其后,擅自注销了日裔的保单,拒绝兑付日裔的支票。

日裔们自行迁离西海岸的计划,也受到了其他州的抵制。内华达律师协会通过决议称," 如果日本鬼在加利福尼亚的伯克利市是危险的话,那么他们来到内华达州同样也是危险的 ";爱达华州州长对新闻媒体公开表态称 " 日本鬼生活像老鼠,繁殖像老鼠,所作所为也像老鼠 ";阿肯色州州长则宣称 " 把任何日本人安置在阿肯色州是否明智,我有怀疑 ";堪萨斯州出台政策禁止日本人的汽车进入该州,州长对外宣布 " 堪萨斯州不要日本鬼,不欢迎日本鬼 ";在新泽西州,五名拥有美国国籍的二代日裔得到了当地一位农民的雇佣,作为威胁,地方保安机构烧掉了该农民的谷仓;……⑥
以上种种因素,催生出了由罗斯福签署的拘禁 12 万日裔的总统命令——该命令由美国陆军西部军区司令约翰 . 德威特中将提议(他的名言是 " 日本鬼就是日本鬼,不管是不是美国公民 ")、经战争部长史汀生同意后,呈交给罗斯福做最终决策。命令很小心地避免提及 " 日裔 " 之类的字眼。
这些因素,也使得一些参与推动拘禁日裔的当事人,在时隔多年后,仍然认为当年的做法并没有错,理由是这些日裔的立场在当时确实引发了政府的担忧,且关入 " 安置营 " 对日裔而言也有好处,因为不能预料美国人在路上碰到日裔会做出什么事情。比如大法官雨果 . 布莱克晚年仍坚持认为:
" 如果日本进攻美国本土,就会有许多(日裔)人策应,协助日本作战,会有许多无辜的日裔美国人在惊恐慌乱中被打死。在这种情况下,我看把他们从危险地区转移,并无任何不妥之处。" ⑦
但政策最关键的推动者之一、律师出身的战争部长史汀生,在政策出炉的那一刻,就明白它将对法制造成巨大破坏——在日记中,史汀生一面强调日本人不可信任,一面忧虑这项政策 " 会在美国宪法制度上划开一个巨大的裂口 "

撕裂很快就到来了。1944 年,因拒绝进入 " 安置营 " 而被定罪的日裔美国人佛雷德 . 是松(Fred Korematsu),将美国政府告上了法庭——是松 1919 年生于加州,只有高中文凭,本在一家造船厂做电焊工。针对日裔的拘禁政策出台后,造船厂解雇了他,他的父母与两个兄弟被关进了 " 安置营 "。是松选择逃跑,还用 100 美元找了一个庸医做了一次失败的整容(家人完全没有发现他整过容)。1942 年 5 月 30 日,是松在街头被捕,被关入旧金山监狱,他的白人女友随后声明与他脱离关系。
尽管最高法院以 6 比 3 的票数,驳回了是松的诉讼,裁决他仍然有罪,但三位大法官提出异议已非小事,且有人对 " 安置营 " 直接使用了 " 集中营 "(concentration camps)的称呼。1945 年,又有耶鲁大学法学教授犹金 . 罗斯托发表文章,将对日裔美国人的拘禁称作 " 大灾难 "," 对自由最糟糕的打击 ",且主张对日裔美国人进行财产补偿。⑧

这种撕裂,一直持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1983 年 2 月," 战时搬迁和拘押平民调查委员会 " 出具正式报告,宣布由罗斯福签署的第 9066 号总统令 " 以军事需要为由不能自圆其说 "," 是完全错误的、粗暴的违法行为 "。
在调查过程中,军方和政府被证实有选择地提供、使用材料,隐去了与其主张不符的信息。比如海军情报军官提供的报告称,可以对特定的日裔采取有选择的行动,没有必要如后来那般不加区别将所有日裔集中拘禁。
1984 年,北加利福尼亚联邦地区法院撤销了 42 年前对佛雷德 . 是松做出的有罪判决。判决书承认当年美国政府提供的证据 " 是错误和不真实的,故意忽略和隐瞒了关键情节和事实 " ⑨。获得昭雪后的是松,曾如此说道:
" 只有我们理解到,即便处在危机时期,也必须提防偏见,并对法律和正义保持最高的敬畏,才能为日裔美国人提供充分的辩护。"
注释
①中新网:《美国圣荷西民众纪念二战期间日裔美国人遭关押事件》,2020 年 2 月 17 日。
②温荣刚、张劲松:《美国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对日裔美国人的特殊管制》,《日本研究》2003 年第 4 期。
③同上。
④宋青青:《二战期间的美国日裔拘留营研究》(硕士论文),郑州大学,2012 年。
⑤王庆敏:《二战期间的美国 Nisei 研究》(硕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8 年。
⑥ ( 美 ) 威廉 . 曼彻斯特 ( Manchester,W.),《战争与和平》,海南出版社,2009 年,第 48-49 页。
⑦唐交东,《告那家伙:美国伍德西尔律师事务所记事》,法律出版社,1996,第 432 页。
⑧查尔斯 . 麦克莱恩,《战时的公众自由和种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裔美国人被拘留案》(任东来译),收录于:《影响美国的 25 个司法大案》,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 年,第 181-187 页。
⑨唐交东,《告那家伙:美国伍德西尔律师事务所记事》,法律出版社,1996,第 440 页。
在这个话题无孔不入且热爱阅读的新媒体编辑部,我们经常在各种五花八门的公众号上,遇到或曲高和寡或趣味小众、但非常有意思的新鲜玩意儿。
现在,它们都将一一出现在这个栏目里。
我们也随时欢迎您的参与,留言向我们推荐您读到的低调好文。
本文由公众号「短史记」(ID:tengxun_lishi)授权转载,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访问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