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晖:新南非在艾滋病防治问题上的败笔

以下文章来源于秦川雁塔 ,作者 28rcm

曼德拉在 "46664" 大型抗击艾滋病慈善音乐会上

为防止 " 丑化黑人 " 而讳言

新南非存在的问题不少,吸取教训也很重要。但是很多教训其实是具体的决策失误,与 " 人权提高过快 " 未见得有什么关系。

第一个例子是非国大政府的艾滋病决策。

曼德拉和姆贝基这两届非国大政府,相对于后来更为 " 民粹主义 " 的祖马政府而言,无论政治上还是经济上总的来说是很温和的,在这两方面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但是在艾滋病问题上他们都非常敏感。

因为白人统治时期经常宣扬黑人的艾滋病发病率高,而白人很少得这种病。对于这种被认为是贬损黑人的说法他们很反感。曼德拉执政时间短,而且因为主要解决政治转型、民族和解与新南非认同等立国基础问题,没有具体管这件事。姆贝基在曼德拉时期实际就经常替年迈的曼德拉主持政府工作,后来又任南非总统近十年,他的艾滋病政策事关重大。但是姆贝基在这个问题上却过于感情用事。

例如在 2001 年他曾对一批大学生说,有人喜欢渲染我们这里的艾滋病,这是一种西方式的种族主义偏见:"(西方人)深信,我们只不过是天生喜欢乱交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病菌载体,他们宣称,我们的大陆注定要不可避免的垂死和灭亡,因为我们不可抑制地把自己奉献于罪恶的情欲。" 姆贝基表示要抵制这类说法。

于是姆贝基对艾滋病的原因完全从 " 社会正义 " 角度去解释,认为黑人的所谓艾滋病高发是过去的种族压迫和黑人贫困化的结果,解决艾滋病问题主要也应该从上述社会正义层面入手。

平心而论,这种说法也并非没有一点根据。特别是在种族隔离时期白人当局长期推行 " 流动劳工 " 政策、阻止黑人劳工在城里安家,形成大量 " 两栖 " 人口和离散家庭,城里的单身劳工和乡村中大量 " 留守妇女 "、" 留守老人 " 和 " 留守儿童 " 造成高比例的单身生活,这对于南非黑人高比例的家庭不稳定和性关系紊乱确实有明显影响。而且如果这种状况长期持续,确实有可能形成一种难以改变的 " 亚文化 ",即便流动劳工作为一种制度被废除,家庭不稳定和性关系紊乱的 " 传统 " 也不可能很快消除。

南非新政府以此归罪于过去的白人统治,并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因为非洲虽然总的来说是艾滋病高发区,但其他国家并没有高发到南非这种程度,南非的发病率高居首位,应该说的确是与长期的流动劳工制有关。这一点中国也是应该引以为戒的。

但是,艾滋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治对策本身毕竟首先是个科学问题,过分将其政治化是错误的。尤其是姆贝基和新政府的一些官员(典型的是姆贝基任命的卫生部长曼托 · 查巴拉拉 - 姆西曼博士)后来在这方面越走越远,从忌讳谈论黑人艾滋病高发率,发展到声称艾滋病是一种 " 西方人带来的种族主义祸害 ",从强调艾滋病高发的社会背景,发展到拒绝承认 HIV 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从主张以反贫困来消除艾滋病流行的社会因素,发展到忽视乃至否认现代科学防治手段的重要性,从抱怨唯利是图的西方生产商提供的 ARV (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 太昂贵,发展到说这种药 " 有毒而且无效 ",并提倡用 " 非洲人创造的 " 神奇土方来对付艾滋病。这就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姆贝基时代对艾滋病的否认主义让国家损失惨重

" 西医 " 不如 " 非医 "?

新南非刚刚建立的 1995 年,HIV 病毒和艾滋病问题国际会议在南非举行,当时宣布,南非大约 85 万人,即总人口的 2.1%被认为是艾滋病毒呈阳性。新政府也承诺要与国际社会合作认真对付艾滋病。但是姆贝基就任总统后,却改变原来的反艾滋病方针,并附和一些 " 非主流科学家 " 的说法,声称艾滋病并非由 HIV 病毒引起。

在 2000 年 7 月德班举行的国际艾滋病会议上,姆贝基总统的演讲几乎通篇都在大讲反贫困,却避而不谈防止 HIV 病毒传染的问题。原定的抗艾滋病国家计划也未能实施。当时国际医疗界推荐新研制的 ARV,这类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不仅有一定疗效,而且重要的是可以防止 HIV 阳性孕妇感染胎儿,对控制母婴传染这一艾滋病流行渠道意义重大。

2018 年南非艾滋病相关数据

但是一些南非官员先是抱怨药太贵,后来一些西方国家同意提供技术在南非就地进行廉价生产,南非政府却迟迟不批准。2004 年美国总统小布什提出 5 亿美元援助计划以帮助非洲抵抗艾滋病,包括提供美国药监局 1997 年批准使用的 ARV 新药奈韦拉平和其他医疗手段,但是姆贝基却以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疗效与其副作用不相称为理由,指责美国想用非洲人做试验新药的 " 小白鼠 "。

南非卫生部长查巴拉拉 - 姆西曼大力宣传 " 我们的秘方 " ——一种用橄榄油、大蒜、甜菜根和其他一些东西配制的东西——的抗艾神效,声称胜过 ARV。而时任副总统的祖马甚至现身说法,说他曾与某位感染艾滋病毒的女性幽会,但事后洗了淋浴,就不会被传染。

这些不明智的说法和做法导致南非丧失了控制艾滋病的关键时间。多年后,南非当局终于承认前卫生部长大力推荐的 " 非洲秘方 " 所谓抗艾神药无效,并停止使用。但此时局面已经难以收拾。

2006 年,联合国特使斯蒂芬 · 刘易斯在多伦多举行的国际艾滋病会议上批评南非政府应对艾滋病的 " 迟钝与疏忽 "。有研究认为,姆贝基时代由于对艾滋病讳疾忌医和对科学共识的 " 不承认主义 ",增加了本可避免的 36 万人死亡。

到了 2009 年,南非艾滋病毒的成人感染率已经高达 17.8%(有的估计达 21.5%);军队中感染 HIV 病毒或艾滋病患者人数比例更高达 23%。2009 年南非生存的艾滋病患者与感染者达 560 万,该年死于艾滋病者 31 万,两者均高居世界第一。

与 1995 年相比,艾滋病毒感染率增加 7.5 倍,感染者增加 5.6 倍。目前南非有 120 万孤儿,绝大多数是艾滋病造成。由于艾滋病,南非在 1995 — 1998 年间预期寿命从 64.1 岁下降到 53.2 岁,艾滋病人有时占据了 40%的公立医院病床。

艾滋病对于南部非洲诸国人均寿命的影响

据南非种族关系研究所估计,2009 年南非白人的预期寿命是 71 岁,黑人 48 岁,差距比种族隔离时代还大,但在这期间南非黑白收入的差距是缩小的。黑人寿命下降的主因就是艾滋病。

后果严重

艾滋病泛滥不仅造成大量人口损失,而且对南非整个社会、经济与国力都是沉重打击。南非的福利开支之高世界罕见,而且民主化以后福利明显向黑人倾斜,消除了旧南非福利是白人专享特权的 " 负福利 " 之弊。但是如今巨额的福利开支都用在了对付艾滋病,以及与艾滋病有关的超常医疗负担、母婴、孤儿、非老非残而丧失劳动能力者等等上面," 福利国家 " 的一般福利(养老、残障、常规卫生、教育、住房、失业救济等)水平却受到影响,以至于就南非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福利开支率而言,南非人的常规福利并不算高。

另一方面,就市场竞争而言,南非一方面失业率高企,劳动力极度 " 过剩 ",另一方面由于艾滋病患病率太高,国民整体体质和寿命下降,劳动力素质不高,合格劳动力不足。这也是造成失业率很高的南非同时还在大量使用 " 外劳 " 的原因之一。更不用说由于艾滋病和犯罪率两大原因,南非被不少人视为畏途,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也受影响,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后国际制裁取消带来的开放与全球化红利也因此打了折扣。

总之,不论是搞 " 福利国家 " 还是搞 " 自由竞争 ",艾滋病都成了南非发展的一大障碍。姆贝基当初说艾滋病是贫困造成的,但现在人们说的更多的是反向的因果:艾滋病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南非今天的贫困问题。

人们知道防艾抗艾是世界难题,南非政府再重视对策再正确,艾滋病问题也很难完全解决。但是新南非十多年间艾滋病问题如此恶化,显然与人谋不臧有关。南非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严重。

以 " 粗犷、传统、民粹主义 " 形象闻名的祖马总统在很多方面与他的前任," 文雅、西化、自由主义 " 的姆贝基相比更不被国际社会看好,但在艾滋病问题上祖马政府却比姆贝基政府更 " 与国际接轨 "。他更换了卫生部长,停止宣传 " 土方神药 ",与国际社会合作大规模推广 ARV 防治,并制定了新的国家抗艾计划,以图亡羊补牢,舆论对此是赞赏和期待的。

(按:此文是笔者 2013 年的专著《南非的启示》中的一节,原题为 " 艾滋病问题上的失误:新南非的两大负面之一 ",发表时删去注释若干)

在这个话题无孔不入且热爱阅读的新媒体编辑部,我们经常在各种五花八门的公众号上,遇到或曲高和寡或趣味小众、但非常有意思的新鲜玩意儿。

现在,它们都将一一出现在这个栏目里。

我们也随时欢迎您的参与,留言向我们推荐您读到的低调好文。

本文由公众号「秦川雁塔」(ID:qhjy_gzh)授权转载,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访问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