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时差大叔来源:心理 0 时差(ID:PsyTime ) 原文标题:病好了,反而想念生病的日子,她是怎么了?| 失去期待,是最大的不幸

2011 年,Jaouad 21 岁,刚刚大学毕业的她,在巴黎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梦想是成为一名战地记者。
然而,现实却把她带到了很不一样的矛盾世界 —— 22 岁时,她被诊断出患有白血病。
医生直接了当地告诉她和她的父母,白血病患者仅有 35% 的几率存活下去。她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就突然患了这么严重的癌症?几乎一夜之间,她失去了工作、房子、自由…… 以及曾经梦想的生活。迎接她的,是病号 5624。

她变得习惯了,习惯了每天都会见到的医生护士,习惯了病房的沉寂氛围,习惯了消毒水刺鼻的味道。
有趣的是,在变得习惯之后,她开始流利地说着一堆复杂的医学名词,开始与其他年纪相仿的癌症患者交朋友。她收集了很多假发,粉色的、蓝色的……

时间悄然流淌,Jaouad 好像完全忘记了自己身患白血病。然而,或许死神不忍心带走这位可爱的姑娘,最终她没有死去,而是那幸运的 35%,成功地存活了下来,治好了癌症。
你现在是不是很想知道经历过死亡的 Jaouad,会有怎样的改变与感悟?毕竟,这是我们一贯的看法,感受死亡会带来巨大改变。
她在 TED 上演讲时是这么说的:
" 我离开医院后,对自己更加了解,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现在,每天日出时,我会喝一大杯芹菜汁。然后,做一个半小时瑜伽。接下来,我会在一张纸上写下令我感激的 50 件事。最后,把这张纸折成纸鹤,从窗户飞出去。"
"Oh, Come On!你们真的相信吗?" 她话锋一转," 我根本不会做上述的任何事!"

恐怖的是,生活要怎样继续呢?之前,我的人生目标是活着。现在呢?我不确定。
02
有目标,是最大的幸福
我们最难忍受的,或许便是不确定的事情,例如不确定面试是否成功,不确定答辩后能否顺利毕业,不确定自己会不会生病……
这些不确定的事情,令人焦虑抓狂。
例如,治愈癌症后的 Jaouad,面对着关系变淡的男友,面对着已经动摇的梦想,面对着自己家寂静的房间,她开始不确定未来的路要怎样走,不确定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
Jaouad 坦言," 我的癌症经历中最难的,是癌症被治好后的时光。有的时候,我特别怀念生病的时候 "。
相反,在她接受自己患上了一种极难治愈的癌症后,我们可以发现,她的生活变得有条不紊:写博客,带假发,学习医学名词……
why?因为,那是一种确定感。更加重要的是,确定感能够给我们带来目标。

总之,不会再继续卡在不确定自己是否患病上。
这听起来有些残忍,但实际上,这也是我们的心理免疫系统(Psychological Immune System)在发挥作用。
来自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Daniel Gilbert 曾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无论是选举的输赢、伴侣的得失、晋升与否、考试成败等等,对我们影响的严重程度与时间长短,都比我们想象的要少得多。 [ 1 ]
也就是说,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在面临糟糕的事情时痛苦不堪,但当痛苦来临后,我们反而会通过心理免疫系统 —— 一个无意识的认知过程,来改变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让自己感觉生活更加美好。
你可以把这种免疫系统看作自我安慰,看作乐观。它会在无意识中起作用,让你更能面对生活的苦难。
例如,Gilbert 教授曾调查过两类人:中了 500 万头奖 vs. 意外车祸导致截肢。在事情发生 1 年后,是否前者的幸福感比后者更高呢?
结果令人震惊,并不会。
二者的幸福感没有差异,即使出了车祸导致截肢,也会慢慢地回归生活,感受幸福。就像 Jaouad 那样,在确定自己真的患上癌症后,变得习惯了,并能够开始正常的生活。
总而言之,我们会倾向于夸大想象的事情,无论这种事情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换句话说,当想象的目标得以实现后,我们会发现没有那么坏,但也没有那么好。

特别是最近,微博上也出现了一些类似的话题,例如 # 疫情结束后你最想做的第一件事 #,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有人想喝奶茶、吃火锅,有人想踢足球、做运动……

但问题是,疫情过后我们或许并非会像想象中那样幸福快乐,平淡普通永远都是生活的常态。就像 Jaouad 那样,经历过死亡,仍然会迷茫。
而且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完全可以在现在,期待每一天的生活;在此时此刻,建立一些小目标,让自己过得幸福一些。
毕竟,你不会因为实现目标而永远幸福。幸福的秘诀是,一直有所期待。
03
心理学的 "AI 黑科技 ":对生活的期待与掌控
心理学中有一种 "AI 黑科技 ",能够通过一些简单的小事情,让我们感到幸福。
这里的 "AI" 并非我们日常说的人工智能。其中的 A 指的便是 Anticipation:期待、预计;而 I 则指的是 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内在控制,也就是我们自己对生活中种种事物的掌控。
有所期待很重要,而且在你熟练做到 A 的过程中,你也能逐渐培养起 I 这项技能。
从现在开始,你每天早上起床后,都可以有一个小小的期待。
这份期待可以是很简单的、那些不出意外就肯定会发生的好事:比如,在抖音上学习了新的美食,今天就可以亲自掌厨了;在追的剧已经出了最新一集午休的时候就可以看起来了,之类的。

这里的要领是:这份期待,不仅仅是会让你开心和兴奋的,更是你有自主控制权的。
我再拿这次疫情举个例子,现在我们要老实待在家里,尽量不出门,而且外面很多店面都关闭了,如果你早上起来的期待是出去和朋友吃火锅、喝奶茶,那无疑是难以实现的,最终只会换来失望。
我可以期待的永远是自己能掌控、有资格期待的东西:
" 把这篇文章写完,无论疫情情况如何,都要跟读者们分享提升幸福感的小秘籍 ~ 文章发完之后,我可以奖励自己去刷会儿最喜欢的剧(来自线上办公的摸鱼)"。

久而久之,你会养成一个很好的习惯:你会期待自己能把至少自己能控制的部分做好、也会期待完成任务后自己应得的犒赏 —— 这就是通过 A 来养成 I 的最佳途径。
哪怕完成的工作领导不看好、努力学习后成绩的提高和自己的付出也未必成正比,但我们也可以通过调整 A(比如 " 把错题中失分最多的 3 个做出来,晚上就给自己加个鸡腿 "),来进一步紧紧把 I 握在手心。
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确定,但我们依旧可以给自己一些控制感。
其实,有太多的心理研究表明,期待 anticipation + 这份期待给你带来的对生活的自我掌控感 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不仅可以提升幸福感,还能提升自尊、自信等一系列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生命力。 [ 2,3 ]
有句谁都会用来鼓舞别人和自己的话,叫做:" 太阳每天都会升起 "。这话是没什么毛病,但我认为比这句话更有力量的一种表达是:
" 我对明天将会升起的太阳,充满期待。"
写在最后
还记得文章开头处的 Jaouad 吗?
在治愈白血病后,她想要活下去的这一目标已经实现,却突然对充满不确定的生活愈发迷茫。
为了看到人生的方向,她带上唯一肯定不会拒绝她的朋友 —— 一条狗,开始了旅行,见那些在网络上认识的陌生人,有教授、有小女孩,甚至还有监狱里的死囚。

我们的生活总有被打乱的时刻,但仍然要有所期待,期待此时此刻。同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事儿,在不确定的生活中,给予自己一些掌控感,让自己开心、幸福。
如果此时的你,因为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而陷入迷茫,完全不知道要做什么,请尽可能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一份小期待。
当然了,你也可以做一些看起来 " 几乎不会错的事情 ",例如学生好好学习,员工在家办公做做业绩…… 这些事情,平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了,几乎不会错,此时也可以不错过。
祝福你,我的朋友,世界和我爱着你。

References / 大叔参考的文献资料:
[ 1 ] Dan Gilbert ( 2004 ) . The surprising science of happiness ( TED Video ) .
[ 2 ] Fazey, D. M., & Fazey, J. A. ( 2001 ) . The potential for autonomy in learning: Perceptions of competence, motivation and locus of control in first-yea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26 ( 3 ) , 345-361.
[ 3 ] Roddenberry, A., & Renk, K. ( 2010 ) . Locus of control and self-efficacy: potential mediators of stress, illness, and utilization of health services in college students. Child Psychiatry & Human Development, 41 ( 4 ) , 353-370
版权所有:壹心理。如需转载,请在微信搜索关注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心理 0 时差(微信 ID:PsyTime)」,后台回复 转载 二字,按要求申请授权,谢谢。
责任编辑:小鲸鱼 耐高温淀粉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