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陪伴痛失亲人者?

不同的丧失每天都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死亡,对人的情感及现实生活造成极大威胁的一种丧失,面对丧失,每个人反应也会不一样,但是我们的反应会影响丧亲者本人及周围他人的情感表达等应对。

你可能会不知所措,同样感到很痛苦,因为害怕说错话,让自己的亲人或者朋友感觉更加的难过;

你可能会认为你无论做什么,都似乎改变不了什么,因此回避提及丧失有关的话题,丧亲者本人也会感受到被孤立,独自悲伤。我可以理解这些不舒服的感受,但是请相信,他们是需要你的帮助的。

那么如何更好的帮助到正在经历痛失亲人的亲朋好友呢?

1. 真实,不讲大道理

允许自己和他人的真实情感出来,接纳这些情感,哀伤是正常的反应。

面对丧失,我们首先必须知道,哀伤是正常的反应,没有所谓的 " 正确 " 的方式,唯有真实。

出于善意,我们可能会想尽办法去安慰对方,想让对方尽快停止哭泣,尽快开心起来,例如机械性的重复比较抽象的话语或者大道理:" 请节哀顺变 "" 人死不能复生 "" 哭哭就行了,日子还得过~"" 这就是命~" 等。

事实上," 丧失 " 是一种集体性的丧失,具有共性,因为它唤起了人对死亡的共有的焦虑与恐惧,及直面生命本身是脆弱的事实。

当我们在说这些大道理的时候,是为了让自己以保持理智,缓解自己在面对这同样的哀伤的恐惧的方式,潜意识里想与他人悲痛的情感保持距离。

2. 你愿意在身旁,愿意听

给对方足够的被允许的空间,让她他知道在你面前即使是崩溃,发怒等你都不会去评价好坏,不要去急于劝说对方应该怎么样处理。

你不需要纠结对错或者完美的建议,最重要的是你要在那,陪伴和耐心是重要的资源,不应该强迫对方对你打开心扉。

如果她 / 他想说和丧亲有关的事,你也不必刻意避讳,可以主动简单的开放性提问,让对方感觉你愿意在身旁愿意听陪着坐着,沉默也挺好。

例如:

" 我听说你爸爸去世了 "(认识现实,让对方知道你愿意谈论这个话题)

" 我不知道说些什么,但是我想让你知道,我非常关心你 " ( 真实表达 )

3. 让丧亲者讲所丧失亲人的故事或与之有关的故事

丧亲者可能会多次的,反复的讲丧失亲人有关的事,包括极端琐碎的事。

丧亲者讲述重复的故事是哀伤的一种方式,在反复讲述也是情感表达的方式,会让痛苦的情感得到释放,反复讲述的过程中也会引发反思或者顿悟的可能,你需要有耐心的听,哪怕什么都不说,你已经帮助到对方了。

4. 询问对方的感受

哀伤有关的情感是非常复杂,具有个体差异性,就算你也经历了和对方同样的丧亲事件,但是也不要试图假设你完全知道对方的感受,不存在两个人完全一样的感受,你需要去问,让对方说出她 | 他的体验。

5. 做些实质性的,力所能及的现实中的小事

正在经历丧亲的人可能求助动机会下降,怕麻烦人,你可以主动为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例如帮其请假,暂时帮忙接送小孩,帮其筹备丧葬有关的事等。

6. 哀伤会改变,但不会消失

哀伤永远不会消失,就像曾经记忆中真实的时光一样,哀伤会改变其存在的形态和特征,但会持续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可能会泪流满面,某段时光里,或许你会困惑 " 我莫名其妙的感到抑郁、悲伤~"。

生活要向前走,并不是意味着要让哀伤停止或者让其消失,逃离痛苦是我们的本能。

但是我们也有自我修复的能力,接纳哀伤的持久性,去谈谈我们感到悲伤的事情,去哀悼没来得及做的遗憾,去感受 " 这不该发生 " 的这些想法所引起的痛苦感受,顺其节奏,慢慢接纳其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如何安抚经历丧失事件的儿童?

儿童会以观察父母的方式及父母的反应来表达自己的哀伤,作为家属或者亲戚,需要稳定,诚实,支持,让小朋友确信自己以后的生活会继续得到照顾和有安全保障,可以以讲故事,游戏,绘画等方式去诚实的解释什么是死亡,鼓励儿童的自我表达。

最后,警惕抑郁及延长性哀伤障碍有关的信号,例如丧亲发生 2 个月后,丧亲者依旧没有具备正常生活的功能,有强烈的痛苦情感,注意力聚焦在丧失事件中等,应该及时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

同步微博:心理小博士 009文:黄满霞责任编辑: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