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座灯塔,两国边界拐了道「S」型曲线

以下文章来源于明白知识 ,作者明白知识 er

在北欧,有两个高度发达,让人心生羡慕的国家:瑞典和芬兰,它们一衣带水,隔着波罗的海与波的尼亚湾相望。

▲瑞典和芬兰在欧洲的位置

在波罗的海与波的尼亚湾之间,有一座面积只有 0.03 平方公里的小岛,它叫作马凯特岛(瑞典语:M rket)。

这个不及北京 「鸟巢」八分之一大小的岛屿,是世界上最小的被两国分治的海岛。它的西边属于瑞典,东边则属于芬兰。

▲马凯特岛地理位置

由两个国家分治,这本来没什么可奇怪的,世界上不乏这样的岛屿,比如马来群岛南端的帝汶岛(东部为东帝汶,西部归印度尼西亚管辖),加勒比海地区的海地岛(分属海地和多米尼加)等等。马来群岛中部的加里曼丹岛,甚至分属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三个国家。

但马凯特岛的奇特之处在于,瑞典和芬兰两国的国界线穿过这里的方式。最初,这条国界线只是一条平平无奇的直线,但后来却成了一条看上去极为扭曲的「S」型曲线。

▲穿过马凯特岛的「S」型国界线,划开了瑞典和芬兰。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分布?我们还要回到瑞典与芬兰的历史中去寻找答案。

01.

属于「瑞典」的芬兰

同为地缘相近的北欧国家,位于波罗的海东边的瑞典自中世纪以来就将西边的芬兰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北欧地广人稀,根本没有国土和人口压力,那么瑞典为什么要吞并芬兰呢?

芬兰裔美国历史学家约翰 · 伍里宁(John Wuorinen)在《芬兰史》中提到一种说法,瑞典人比芬兰人更早信奉了基督教。因而在 1157 年,为了防止芬兰「异教徒」对瑞典带来威胁和骚扰,瑞典国王「发动了一次特意要使芬兰人受洗而信奉基督教的十字军」。

芬兰被打败了,瑞典的统治就此在芬兰土地上建立起来。

但这种看法由于缺乏充足可靠的史料证据,因而许多人只把它当作是一种「传说」。伍里宁在《芬兰史》中指出:

「在瑞典成为统一的国家以前几百年,或者换句话说,在统一的过程已经使各省不再是政治组织的基本单位以前,芬兰就已成为瑞典的一部分。」

▲《芬兰史》

作者: [ 美 ] 约翰 · 亨 · 伍里宁

译者:武汉大学《芬兰史》翻译组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73 年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瑞典王国于 11 世纪左右形成,在 12 世纪时,瑞典人已经到达并陆续占有了芬兰人的土地,也由此开启了长达大约七个世纪的「瑞属芬兰」时代。

我们如今所说的芬兰和瑞典,其实在当时属于同一个国家,它们是「一个较大的整体(即瑞典王国)的两个组成部分」。

芬兰处于瑞典王国的边缘地带,与瑞典本土相隔较远,因此长期不受重视,国王很少到访。不过,芬兰也始终作为瑞典王国一个单独的政治实体,参与到瑞典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当中。

如《芬兰史》中描写道,尽管隔着海洋,可芬兰人在法律上都是「瑞典本土人」。漫长的「瑞属芬兰」时期,芬兰一直相对自由地发展着,同时,它也与瑞典本土维持着和谐而友好的关系,两地之间从来没有爆发过战争。

02.

俄国的「芬兰大公国」

就这么平静地过了几百年后,「瑞属芬兰」的历史在 19 世纪初走向了终结。芬兰不再属于瑞典,而成为沙皇俄国的一个大公国。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

历史上,作为芬兰的右邻,俄国曾多次因芬兰东南部的边界问题与瑞典发生冲突。1721 年和 1743 年,俄国在俄瑞两国战争中接连取胜,先后兼并了芬兰东南部的大片土地,芬兰开始有了「归属」俄国的趋势。

▲芬兰在 1721 和 1743 年战后输给俄国的地区。

但芬兰正式属于俄国,还是 1809 年之后的事了。这个事件被伍里宁称为「当时大国玩弄阴谋诡计的一个副产物」。

时值轰轰烈烈的拿破仑战争之际,欧洲大陆除英国外的大部分国家都已被拿破仑制服。为了迫使英国屈服,拿破仑提出了「大陆封锁」计划,旨在以封锁的方式令英国经济瘫痪,从而不得不投降。

而瑞典由于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成了实施封锁计划至关重要、必须掌握的北方「缺口」。

▲拿破仑「封锁计划」示意图,瑞典位于北部关键「缺口」位置。

1807 年 6 月,法国刚刚打败了俄国。拿破仑得到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支持,因而联合后者,要求瑞典向英国宣战。遭到瑞典拒绝后,1808 年 2 月 12 日,俄国派兵入侵了芬兰。

因为作战准备不充分、防御不足,瑞典在这一次和俄国的交战中,再次败下阵来。

1809 年 9 月 17 日,瑞典不得已与俄国签订了《弗雷德里克斯姆条约》(Treaty of Fredrikshamn),正式将芬兰割让给俄国。

▲《弗雷德里克斯姆条约 》最后签名页

在条约中,瑞典和芬兰的界限被明确规定了下来,靠近奥兰岛(芬兰语:Ahvenanmaa)和芬兰大陆的岛屿归俄国,临近瑞典的归瑞典。位于两国之间的马凯特岛,就被一条直直的国界线穿过中间,划给两国分治。

芬兰和瑞典几百年来的联系也随之断绝了。

03.

「扭曲」的边界

既然最初马凯特岛上的国界是一条直线,它又是怎么变成了如今这个扭曲的「S」型呢?

起因是一座小小的灯塔。

▲马凯特岛上的灯塔,来自芬兰灯塔协会。

马凯特岛地处波罗的海与波的尼亚湾之间的枢纽处,地理位置虽然优越,但周围多浅滩和群岛,给来往船只的航行造成了危险。为了给舰船引路,1885 年,芬兰人在马凯特岛上修建了一座灯塔。

也许是建造时地图的失误,也许是芬兰背后俄国的有意为之,想为瑞典和芬兰历来友好的关系埋下一枚钉子。总之,阴差阳错,这座灯塔落在了瑞典领土那一侧。

瑞典虽然不满,但迫于俄国强大的威势,也并未做出什么特别激烈的反应。这个事关国土的「重大」问题,一直遗留到整整一百年之后,才被瑞典和芬兰两国提上了日程。

而早在 1917 年,芬兰就已趁着俄国十月革命内耗之际,取得了独立。此时马凯特岛的国界问题,就不关俄国什么事儿了。

瑞典和芬兰两国经过联合调查后达成了协议,规定灯塔和灯塔所在的土地属于芬兰,作为交换,芬兰在岛上属于自己的国土那边划出一块同等面积的土地给瑞典。

同时为了不干扰两国各自的捕鱼权,海岸线的所有权依然沿袭下来,没有发生改变。因此,马凯特岛上的国界就形成了一道「S」型曲线,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样。

▲马凯特岛俯瞰图

这种解决领土争端的方式,真是既和平、特别,而又非常「有创意」了。

马凯特岛上的这座灯塔,虽看上去小而不起眼,还因年久失修和恶劣环境的影响,日渐陷入濒危的困境。它已经很难再行使作为一座灯塔的指引职责,但作为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见证,这座灯塔对芬兰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人们成立了芬兰灯塔协会来尽力保护和维修它,他们甚至认为,如果灯塔毁灭了,那将会是国家的耻辱。

在航海和自动化技术日趋发达的今天,灯塔的地位也在逐渐下降,逐渐走进历史之中。多少年后,人们是否还会记得,曾因一座小小的灯塔,扭曲了一条原本笔直的国界?■

在这个话题无孔不入且热爱阅读的新媒体编辑部,我们经常在各种五花八门的公众号上,遇到或曲高和寡或趣味小众、但非常有意思的新鲜玩意儿。

现在,它们都将一一出现在这个栏目里。

我们也随时欢迎您的参与,留言向我们推荐您读到的低调好文。

本文由公众号「明白知识」(ID:mingbaizhishi)授权转载,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访问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