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叶部首
这不仅是科幻想象力
科幻想象力经常被赋予启发工业设计的重任,会飞的汽车、会洗衣做饭的机器人……时至今日人们仍乐此不疲。
不过,凭空想象总不如真家伙来得实在。
1922 年,两个女人走在美国大都会街上,手持一个木质方盒在消防栓前停下脚步。从盒中拉出一根导线绕在了金属材质的消防栓上接地,撑开饶着天线的雨伞,拿起听筒。这台「Phone」就可以「通话」了,售价 24 美元。
虽然这只是一台叫做「Home-o-Fone」的矿石无线电收音机展示,更像是随身听,但在人类通讯追求小型化、无线化的漫长道路上可谓一块基石。
同样在 20 年代,视频电话出现了。1927 年,贝尔实验室的工人将商务部长赫伯特 · 胡佛的图像从华盛顿传输到了纽约。
不过视频只是单向传输,而且一次通话约 375 美元的价格极其昂贵——一通视频电话打没一辆福特车。
到了 30 年代,更多现在看来如微信一样普及的工具开始出现。
当时的印刷新闻受到收音机的冲击,本着「打不过就随大流」的精神,印刷业推出收音机音频 + 传真推送的机器 Radio Facsimile。定点推送图文,如同今日微信公众号一样。


为什么这些东西不停问世
战争很快到来,人类一边摧毁一边生产,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美国原子弹炸了,德国火箭还没来得及发射,战争结束了。
放卫星的比赛随即开始。计算机、互联网开始发展,世界没声没响地开始为今天的生活方式做起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
冷战成为了技术革新的温床,除了军工,通讯行业首当其冲。
按键式拨号、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的袖珍移动电话成为对明日电话的终极想象。
在距离纽约时代广场一小时车程的茉莉山丘乱石中,有一座实验室,隶属贝尔电话实验室。在那里工作的 3500 名科学家、工程师每年会获得 1.2 亿的研究经费——在当时相当于一艘半埃塞克斯级航母的造价——用于在头脑里构思通讯工具的未来。
经过他们的努力,在 50 年代将跨州电话连接时间从原来平均的 14 分钟缩短到了 6 秒。不漏接一个通话的自动应答录音电话、和不用不用动手的免提电话也都成为现实。并且已经认真地思索设计视频电话了。
这样的概念带动了电池、电子管、光缆电缆等一系列技术的进步。到了如今网络通讯时代,我们依旧在享用当时留下的基础建设。
现在是未来的过去
2016 年 12 月 28 日,微信更新了,一款游戏瞬间霸屏朋友圈。

屏气凝神地按下,再松开——这个跳棋棋子形状的小人儿短短一个月吸引了近 4 亿人争相跳起格子,一时比王者荣耀、吃鸡还要火爆。这不仅是一次转瞬即逝的网红游戏,背后更是腾讯酝酿了许久的小程序功能——不用安装、直接使用、用后即「毁」的 APP 开发平台。
当时谁也没能想到这种「小游戏」可以玩到今天抗击新冠疫情这样「正经」的地步。
熊威是一名腾讯云的架构师,武汉伢,接到「武汉战疫」需求时,想到可以帮到自己的家乡十分亢奋。

2 月 9 日,经过仅仅 36 小时开发,小程序上线,直连武汉卫计委,提供最新疫情相关数据:「当时游说政府开发小程序吹的牛实现了,就很激动!」

为了让出行更加安全便捷,腾讯依托小程序技术联合各方推出涵盖个人健康信息的防疫健康码。截止 3 月 16 号,累计亮码已破 25 亿次,成为服务用户最多的健康码。
平均两三天就可以上线运行的小程序这次帮了大忙。
截至 2 月 17 日,政务类疫情服务小程序数量新增 100 多款,医疗类疫情服务小程序数量新增近 800 款,教育类小程序提供疫情相关服务的数量新增近 300 款。
2020 年 1 月 20 日至 2 月 13 日期间,政务行业小程序用户环比增长近 60%;医疗类小程序用户环比增长 347%,教育行业小程序活跃用户环比增长 485%。

在危机面前,微信也承担起许多被疫情限制了的社会功能。
创新的解决方案和趁手的工具同样重要。而在背后支持二者的正是由数字技术经年累月建设的新型基础设施。
2003 年腾讯诞生,当年 SARS 疫情爆发带动了第一波 PC 互联网的加速发展。17 年后的今天,新冠肺炎疫情未平,传统的铁、公、基遭遇隔离封锁运行受阻。专家预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即将爆发之时,2018年便宣布全面拥抱产业互联网的腾讯,已有了准备。
2016 年腾讯 AI Lab 在深圳成立,初期也是从游戏入手,开发了围棋 AI「绝艺」和王者荣耀 AI「绝悟」。随后迅速推进 AI 在医疗领域的探索和应用,从医疗影像到疾病筛查,建立了 AI 辅助诊疗系统。
到了 2018 年,国家级 AI+ 医疗标杆产品「腾讯觅影」项目已落地 100 多家全国三甲医院,服务患者近 40 万人。
2020 年 2 月 27 日,面对新冠,腾讯与钟南山院士团队合作,成立大数据及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利用腾讯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上的积累,攻坚流行病、呼吸疾病和胸部疾病的筛查和防控预警。
此前积累下的几百篇论文,几千项技术专利,在防疫的战场上成为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医疗,疫情下的农业、工业和许多数字化程度低的服务部门也经历着危机。
中国虽是网民大国、制造大国,但数字化工厂比例仅为欧美一半左右,数据分析能力还在追赶,生产工具的智能化也远低于欧美水平。
产业互联网在此时成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找补「硬基建」短板的重要智慧解决方案。
云技术作为产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在今日现实中,为复工应急管理、远程协作办公、产业链监测、大数据积累等问题提供了答案。
腾讯云开发的复工申报小程序、电子合同服务小程序为企业提供了轻量级智能管理手段;腾讯智能 AR 应用,解决人手问题实现无接触办公,还有腾讯云办公全家桶,多种办公场景保障新冠时期的工作。

2019 年 1 月,在 5G 标准化组织 3GPP 的 SA2(网络架构)130 次会议上,腾讯未来网络实验室提交标准提案 16 篇,提案数位列近百家全球参会公司第十,居全球互联网公司之首。
11 月,「腾讯 5G 生态计划」发布,旨在期待探索一切新的可能性。原先难以数字化的现实世界,将以更小的颗粒度重塑。
腾讯依托 5G 的网络基础、AI Lab 和腾讯云的研发能力加上对大数据的分析能力,提前备好的产业互联网系统,在这次新冠疫情期间共同发力。无论在微信个人终端,或是医院、政府等机构终端都在不停地解决着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产业互联网同高铁、特高压电、充电桩等实体基建一道成为了未来新基建的内容。

2020 年春节,没了团聚、串门,从拜年到买菜,从看新闻到远程工作,腾讯的产业互联网就在每个人手里运行,就是未来的新基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