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 K 来源:阿尔法的光(ID:she_19920130)
这些年,朋友圈流行诸如" 总说自己有心理问题,太作了 "这样的论调。
曾经我也认为,忍受,是一个优秀的人必须要走的路。
有人觉得:
" 有吃有喝的你还要看心理医生?"
" 你每天都在讲免费笑话,怎么可能有心理问题?"
可是就是就是这样对抑郁症的认知让很多真正的抑郁症患者非常痛苦。
01
为何要把抑郁症 " 藏起来 "?
在普通人的认知中,人们要学会坚强,大家都喜欢用自己的感受理解他人。
所以当抑郁症患者求助他人或者寻求安慰时,经常得到的回复就是:
" 你有什么可抑郁的,矫情 "
" 你是在装酷吗?"


一个癌症病人坚持化疗,熬过一次次痛苦,人们会表扬他很坚强。
一个有心理问题的人坚持活下去,每天和各种心理挣扎作斗争,人们会说他很脆弱。
所以抑郁症患者为了最后一点颜面选择把自己的抑郁症" 藏起来 "。
02
抑郁症就像座 " 孤岛 "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当你把自己最软的一面讲述给最亲近的人时,你渴望他可以看到你的软肋,也许你并不期待他可以真正帮到你什么,你只是希望他可以理解你,支持你。
但是你得到的是一句:
" 你那有什么痛苦,我曾经如何如何 ······ "
从这一刻,你开始选择将自己痛苦藏起来。

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之女,安娜 · 弗洛伊德说:
"20 世纪人跟人最大的问题是,‘认同’。"
你不是他,你永远知道对方经历了什么,所以评判一个人是容易的,理解他人还需要站在他的立场上,所以人们选择评判讲道理。
一个抑郁症患者就像一座孤岛,他们找不到共鸣,所以选择孤独。
可是人最痛苦的莫过于你存在这个世界,可是世界选择忽略你。
你有什么办法?
还是选择默默一个人吧,这就是抑郁症患者就自杀的原因之一。
03
与其期待别人,不如还是靠自己
当表达脆弱成为一件很没面子,没有担当的事情。
当你周围尽是嘲笑不够坚强的人时,你该做的是尊重你自己,其实爱自己就是当所有人都觉得你有问题时,你更该坚信自己是没问题的。
心理学主张接纳自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
" 一个人的人格就是这个人过去所有人生体验的总和。"
从这一点上而言,任何过去发生的事情都不容否认。
所谓接受,即直面我们人生中的所有真相。
深深地懂得,任何事实一旦发生就不可更改,而且不管多么亲密的人,我们都不能指望他们为自己改变。
当你明白这一点你就会开始学会安抚自己,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尚待需要安抚的小孩,心理学称之为" 内在的小孩 "。
所有的情绪都有其出现的原因,你不该第一时间否认,就像你不希望别人给你讲道理让你坚强一样,你的负面情绪它渴望你理解它尊重它,这时候你会看到情绪背后的东西,那些可能是你早年被忽略的情感需要被抚慰的需求等,总之那些糟糕的体验不要先否定它们。
就像《丈夫得了抑郁症》中那个丈夫确诊抑郁后,他开始完全否定自己,常因为一点小事情就激发消极情绪:
" 我是坏掉的人,是没用的、没有存在价值的。"
妻子一直用自己的方式陪伴着丈夫。
她不急着要丈夫马上康复,而是告诉他:
" 做自己想做的事,吃自己想吃的东西,如果痛苦的话,不努力也是可以的。"

所以,人们更倾向于把自己的困难或情绪留在心里。
这个观点真的把很多抑郁症患者搞的非常残,不仅需要面对单纯抑郁症带来的痛苦,还需要正视社会带来的道德压力。
所以爱你自己就等于接受自己,你不需要非要在抑郁面前坚强,在抑郁的痛苦面前你可以脆弱,这是对自己最大的爱。
对于身边有患上抑郁症的亲友,希望即使你无法对他的痛苦感同身受。
但请至少你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
不要轻易指责别人:你总是这样把负能量传递给别人。 别卖惨了。
不要假意安慰别人:不是什么大事,别想多了。坚强一点,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
不要道德绑架别人:你还有那么多关心你的人,你这样颓废好吗。 你那么有钱,不愁吃不愁穿,比你过的差的人多的去了,你抑郁个什么?
毕竟你不是他。
真的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痛不痛,疼不疼。
— The End —
微信公众号简介:阿尔法的光(ID:she_19920130),一个泛心理疗愈中心(我不治愈你,我只启发你自己治愈你自己!)。
排版:小鲸鱼 我讨厌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