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牛小切士兵的餐桌|牛小切士兵的餐桌(ID: niuxiaoqie)


野战厨房
在二战时期,苏军士兵在前线地带的伙食通常由本部队的野战厨房烹饪,苏军炊事兵为了让战士们吃上高热量且丰富多样的食物,也是绞尽脑汁。在战场上,苏军的野战厨房多数情况下等同于野战炊事车,最常见的形式是一辆带有拖车的马车,或者由汽车牵引的拖车,车上装有 1~4 个锅灶,设有收纳炊具和食材的隔板。


炊事兵们在野战厨房烹饪时使用柴火加热,为防止做饭时产生的烟雾暴露位置,通常会选择在傍晚之后或黎明之前的夜间,而且还要小心地做好隐蔽,避免火光外泄。一般将锅炉里的汤水煮好需要 40 分钟,准备午餐需要花费三个小时,晚餐需要一个半小时。晚上是野战厨房最忙碌的时候,因为炊事兵们要准备好次日所需的食材,比如给土豆剥皮、洗刷锅灶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在战争初期苏军部队的炊事兵大多是女性。

野战厨房制作的主食是小米汤,有时也会后加入其他食材,比如猪油、蔬菜等,此外也会制作俄罗斯传统的汤菜,比如罗宋汤和圆白菜汤,深受苏军战士的喜爱,有时也会蒸土豆、熬煮牛肉或罐头食品,或者煮荞麦粥等等。

在炊事兵们做好热腾腾的饭菜后,接下来的工作才是最具挑战性的,那就是将饭菜送到前沿阵地。如果没有战斗发生还好,如果前方正在交火,炊事员们要冒着炮火把食物分发到堑壕内的战士手中,无异于用生命在送饭。

每日配给
苏军后勤部门在 1941 年 9 月 12 日制定了士兵每日食品配给标准,针对不同岗位和军兵种配发相应的饮食,其中苏军野战部队的单日配给包括面包 800~900 克、小麦粉 140 克、肉 150 克、鱼 100 克、油脂或猪油 30 克,此外还有植物油、砂糖、茶、盐和蔬菜(土豆、圆白菜、胡萝卜、甜菜、洋葱等)。有趣的是,配给表中还包括烟叶(每日 20 克)和火柴(每月 3 盒),对于不吸烟的女性另外配给黄油、饼干和巧克力。


苏军飞行员的伙食标准比其他兵种要更高一些,除了上述常规配给外,还有新鲜牛奶或浓缩牛奶、低脂奶酪、酸奶油、鸡蛋、黄油、果汁精和干果。海军水兵,尤其是潜艇部队的配给也属于高标准的,甚至出现红酒、酸菜、盐腌黄瓜和生洋葱,这些食物主要是为了预防坏血病和满足缺氧环境下的饮食需求。海军的小型舰船上通常没有厨房,面包和其他食物要在陆地上加工好后送到舰船上,而大型舰船都设有专用的厨房和食品仓库,可以直接制作饮食,供舰员食用。

当然,上述配给标准在战时环境下很难得到切实的执行,由于食品紧缺,很多情况下部队无法按照规定配给食品,只能就地取材,尽可能地保证士兵们的饮食供应。


自创口粮
在战争期间,苏联国内的食品供应一直相当困难,不过,前线部队的炊事兵们还是开动脑筋,利用手头可以找到的食材想法设法地丰富苏军士兵的餐桌,还自创了一些战时应急特色食品,比如胡萝卜茶:大致做法是将胡萝卜削皮、磨碎,与白桦茸一起炒制,最后加入热水即可。这种茶带着胡萝卜的丝丝清甜,由于加入了白桦茸,颜色看起来有些暗。此外,还有一种被称为 " 勒热夫斯基 " 的土豆面包:先将土豆煮熟后剥皮,切成小块,放在铺了麦糠的砧板上,撒上盐后快速揉搓成土豆面团,随后涂上油后放入模具中,置于烤箱中烤熟。


在战争时期,苏联通过租借法案从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获得了大量援助,其中包括数量庞大的粮食和罐头食品。在 1944 年,西方援助的玉米粉被配发到苏军部队中,有些炊事兵尝试用玉米粉制作面包,但不尽人意,做出来的面包干硬难嚼,口感奇差,甚至发生过士兵食用玉米面包后大骂炊事兵的事件。还有的炊事兵想到用玉米粉制作馅饼,一名退役的苏军士兵回忆,炊事兵让士兵们四处采集苜蓿、野蒜等野菜,用它们和玉米粉烤出了皮罗什基(东欧地区的一种馅饼)。后来,又有炊事兵用玉米粉煮粥,结果得到的是浓稠厚重的面糊,甚至需要用刀来切割,非常像一道摩尔多瓦本土料理马马利加。

无论去哪,有酒就行,不注重外观和味道,能填饱肚子就行,苏联的红军战士们真是实在呀!你们今晚又会自创些什么好吃的?
本文系网易新闻 · 网易号 " 各有态度 " 特色内容。
在这个话题无孔不入且热爱阅读的新媒体编辑部,我们经常在各种五花八门的公众号上,遇到或曲高和寡或趣味小众、但非常有意思的新鲜玩意儿。
现在,它们都将一一出现在这个栏目里。
我们也随时欢迎您的参与,留言向我们推荐您读到的低调好文。
本文由公众号「牛小切士兵的餐桌」(ID:niuxiaoqie)授权转载,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访问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