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有趣的制造 ,作者 CastAI


立体原理
先说下结构:这种 3D 光栅卡的表面,其实覆盖了一层柱状的透镜,就是在我们用手摸表面时,那个凹凸不平感的来源。当这层柱状透镜结合到平面画上之后,才有了画面立体的效果。
再来看为啥会立体,注意看下图每一个小柱状透镜底下的平面画:是由左边(浅灰色块)图像和右边(深灰色块)图像的切片组合而成的。
原理就是利用透镜对光线的折射,我们左眼能看到左边的图像,右眼能看到右边的图像,这就产生了一个视差,也就出来了 3D 光栅卡的立体效果。

当我们想产生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的效果,也就是那个 " 转一转能变图 " 的多图效果,那就得再去控制光线的折射和聚焦。比如让我们在直视时,只能看到下图深色切片的画,再转一转卡片换个角度,我们就只能看到浅色切片的画,而看不到深色切片的画。

搞清楚了结构和原理后,那么我们接下来就要进入制造环节啦 ~
光栅卡原料
光栅卡的原料很简单,就是塑胶粒,制造的关键点全在于怎么做结构。

先把塑胶粒熔到半液状,接着就上模具,在这个精细的模具里,让塑料板的一个面去被挤压成柱状线条,另一面则是保持平面。


接着把成卷的光栅板抻开铺平,去测量各个部分的光栅厚度。这一步非常重要,因为后面成变幻图是需要光线折射进入的,如果各部厚度不一致,那折射角度也会各处对不上。


现在需要把制造出来的光栅板进行对线,来确认光栅板的尺寸,以及怎么个对齐聚焦。忍不住就回忆起小时候看《小虎队冒险记》时,用解密卡在纸张上移来移去找答案的童年往事 ......


平面图设计
在原理部分我们讲解了一张平面图能达到立体或动画的效果,是因为这张图并不是普通的一张图,而是由几张图各自切成非常狭小的条子,再按照顺序交替组合而成的,可以说是经过了 " 编码 " 处理的。
虽然一般来说两张图就能看到立体效果,但现在电脑做图已经非常快速了,所以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往往会使用一组序列的连续若干张图,去组合起来展示。
这样合起来之下,根据观察的角度不同,只要同时看到这个序列中的几幅图像,就会感受到立体效果。比如下面用了小十张,多角度看看,还能看到动画的效果。


接着铺设彩膜片和细布,再一起装进墨箱,我们来打印一个样本测试下效果!



批量的把塑料层和画面层都制作完成后,就要进行组装了!毕竟这光栅要和处理过的平面图双剑合璧,珠联璧合,才能达到完美的观赏效果 ......
首先负压把光栅板送去印刷,画面是被印在光滑层的,要是被印在透镜面,那就 ...... 毫无效果了。


等等!Cast 还有话说
小时候还有一种 3D 立体画,那是真的纯裸眼无道具!那时候代表着先进科(huan)学(xiang)力的《科幻世界》,在某几期封底刊登了 3D 立体画,说是看着看着,就会有物体从画中浮现 ... 然而不管我怎么正对、侧对、靠近、远离看,都只是一片普通的画面,困惑多年。

尝试一下就可以了,我刚失焦的有点久,现在有点头晕 ......
校对:Cast + 江小丧
截图:阳哥
文中 Gif 主要截取自 Discovery《How it's Made-3D lenticular card》以及专利文献 CN103419321A 和散落四方的忘记从哪里存下来的资料 ......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有趣的制造(ID:MadeWithFun),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