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行为、生存、发展,全凭个人实力;一切矛盾、冲突、斗争都在阳光下进行。没有后门、传小纸条或者花个钱买个官当当一说。真正有实力,智慧、体力都行,这个摊子都归你。」
文|叶部首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又到了交配的季节。公海龟趴在了母海龟的身上,发出了酣畅的声音。
没等到春暖花开,2020 年 1 月 16 日,前央视主持人赵忠祥因病在京去世。互联网上人们对他嗓音和节目的调侃,由此成为记忆。

这地球上只有一个 12 亿人口的中国,中国只有一家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一个时期内只有一位男新闻播音员每天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一个时期内只有一套《动物世界》节目……
《动物世界》的意义当然不只在于历史悠久。动物们在赵忠祥嗓音之下的交配与杀戮,一度是 1980 年代电视娱乐的最大公约数,刺激了改开后一代代中国人。
野生动物是什么?
1981 年的最后一天,下班时间已过,在北京礼士路的广播大厦里,中国第一批电视工作者在做开播前最后的准备。因为是周四,电视台只有晚上有节目播放。
这一天《新闻联播》之后的黄金时段,《动物世界》第一次出现在了中国电视荧幕上。
片头一出,法国电子乐乐队 SPACE 的《Just Blue》响起,独特的电子乐加上狮子老虎大象长颈鹿的混剪,十分迷幻,光是感官刺激就震撼了初次收看的中国观众。
这首歌其实在 1978 年就已发行上架,传到中国的时候乐队都解散了。

播音员赵忠祥一改新闻播音腔的解说,抑扬顿挫地讲述动物自己的故事。现在标准看来,由《新闻联播》主播跨界配音《动物世界》,似欠缺敏感性。

不像今天人人埋头手机,随时随地探索世界,寻找自我、消费别人,当时老百姓的影音娱乐选择乏善可陈。
当年,一台国产黑白电视机要普通人一年的工资,聚众看电视是各大城市的常态。1981 年中央电视台直播女排世界杯决赛夺冠,上百人围着电视的奇观留在了许多人的脑海里。
外国电视剧和《新闻联播》国际新闻是当时最好看的节目,因均是精制洋片,看起来稀奇。《动物世界》虽然看不到老外,但确也是洋货。
1979 年,邓小平访美,在德州看牛仔,在 NASA 开月球车,签订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和文化协定。中央电视台开始引进外国节目。


《保护青蛙》、《预防鼠疫》、《蛇伤的防治》、《对虾》、《没有「外祖父」的癞蛤蟆》之类,讲功效,讲危害,说教为主。

主角是动物,配音不必对口型,译制起来比电视剧电影简单许多,面临的风险也少多了。
毕竟,「继续革命」年代余韵未了,中国对于电视内容仍旧高度警惕,当时从外国引进的节目不少都遭遇了中国特殊国情。
1980 年开始播放的 26 集美剧《加里森敢死队》一度收视火爆,但不久就因为内容打打杀杀,引起青少年效仿,被批「是一部打斗胡闹的纯娱乐片,没有多少艺术价值」,于是在 1981 年播到 15 集的时候被突然下架,剧情也不了了之。


相比之下,《动物世界》就纯粹的多了。
虽然和传统的农技科教片明显不是一回事,但并不妨碍它继续披着科教片的外衣,传播知识、教育大众的作用让这部引进片没受波及,片中直白的杀戮、交配镜头继续为老百姓提供观摩自然的机会。
在当时人们看来,《动物世界》里没有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只有血肉模糊、弱肉强食,十分过瘾,后来甚至被观众认为有释放人类暴力天性、疏解压抑情绪的社会功能。
80 年代后期的央视副台长陈汉元,最喜欢看《动物世界》,理由是:
动物的行为、生存、发展,全凭个人实力;一切矛盾、冲突、斗争都在阳光下进行。没有后门、传小纸条或者花个钱买个官当当一说。真正有实力,智慧、体力都行,这个摊子都归你。
1988 年,陈汉元因为一部参与策划的纪录片遭批评、免职。
陈副台长也喜欢赵忠祥的解说:
赵忠祥很可能把自己融入进去,(把自己)也当成动物了。
外国动物代言人
刚开始,《动物世界》的解说并不固定,因为当时所有节目的配音都由央视播音组负责,很多的播音员都曾献声。
1986 年,罗京就曾用新闻联播式的播音腔讲述了「猎豹如何偷偷跟踪和追捕猎物、生育子女」的故事。
赵忠祥的脱颖而出,源于他对此特殊的个人观点:「对温驯善良的玲珑可爱的动物注入更多的爱;而对大型食肉动物,只觉得是那样的残忍和丑陋而列入可憎之类」。
于是他采用略带伤感的语音语调,不同于充满命令式、训斥式高、空、喊的新闻播音风格,让当年的观众耳目一新。
赵后来回忆,给《动物世界》配解说,「可以找到我当年喜爱聊斋的痕迹」——他追求的效果是,动物是有灵性的。
甚至有人在报纸发文,赞美《动物世界》播音解说的声调能让自己因患老年痴呆情绪烦躁的父亲变得平静和善。
但这样过于富有感情的播音风格立刻遭到同行质疑,「怎么这个味?」,「这叫播音吗 ?」
人气与质疑同涨,同时主持《春晚》、《新闻联播》、《动物世界》的赵忠祥在 1985 年成为上海《新民晚报》读者票选出的最受欢迎主持人。一共 8 万多人参加,赵就得了 7 万多张票。
《动物世界》人气直升,在同年七月改成周更。但与此同时,赵忠祥的播音生涯产生巨变,央视新闻播音组分裂了。
新闻播音独立成组,要想播新闻就要放弃其他的节目。
赵忠祥不同意,并援引导师的《自然辩证法》抗议:「那时(指文艺复兴即 15 世纪)的英雄们(指达 · 芬奇等人)还没有成为分工的奴隶,而分工所具有的限制人的、使人片面化的影响……(摘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恩选集第 4 卷第 262 页)。」
以往制作节目,16mm 胶片和录音带播放转速不同,节目无法提前录制。为了避免出现读错字的政治错误,从 1974 年开始,新闻节目对赵忠祥播音不出错的技能高度依赖。
到了 1985 年中央电视台引入录像机,实现音画同步录制,新人也能完美录播新闻,赵忠祥直播的绝活立刻失去竞争力。他的意见也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
经过一番人事斗争,赵忠祥离开了《新闻联播》。曾经「垄断」所有的重要新闻电视播音的赵忠祥一度从荧幕上消失了。
赵忠祥成了不属于任何部门的「闲人」,除了捣鼓遥遥无期的专题片,偶尔主持晚会,就只剩给《动物世界》配解说的工作了。
另一方面,《动物世界》节目本身也面临国产化的压力。
《动物世界》开播以来,一直搬运外国片子,无论观众来信误夸他们节目「拍得好」还是询问何时可以看到国产节目,都让栏目组为难。
1983 年 8 月 7 号晚上 8 点,《话说长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收视率达到了 40%,为中国纪录片创制了「挑、等、抢」的摄制方法论,也创造了国产纪录片的收视纪录。

同一年在福州,央视镜头对准了熊猫,记录了驯养、繁殖大熊猫的科研结果,制作了中国然科学纪录片开山之作《福州熊猫》。
1984 年,央视又与杭州电视台合作拍摄了《杭州动物园》和《杭州金鱼》。一改科教片风格,向西方看齐。
此后国产动物纪录片不时制作播出,偶尔获奖。哪怕是与几十年前的国外水平相比,拍摄技术,动物研究都被甩得老远,只是留下了不少经验教训。
《动物世界》编导钱娱在拍摄《黄腹角雏》之前,只听说黄腹角锥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就背着器材跑过去了。等到实拍,扛着笨重的池上 HL-79E 摄像机满山追鸡,怎么追也追不上。节目以失败告终。

拍白唇鹿,摄制组占领上风口,光是随风飘过去的「人味」就把动物们吓得奔出去十几里地。好不容易接近了白唇鹿,金属三脚架一下子又把动物晃跑了,三四天也没找回来。
经过 30 年努力,《动物世界》外国素材比例降到了 97%。
四处安放的节目
1981 年起,《动物世界》原在中央一台播出。后随着节目丰富,被挤出黄金时段。不过凭借赵忠祥的高知名度,一直作为名牌节目稳定地覆盖了全国各地农村城市男女老少观众。

此时《动物世界》已经离开中央一,换到中央三,一部动物纪录片竟成了套综艺频道的台柱子。
进入九十年代,赵忠祥搭档杨澜开始了《正大综艺》的主持工作,火爆一时。1994 年 2 月 2 日,第 200 期《正大综艺》播出,杨澜和王志文合唱了一曲《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后去了美国,赵忠祥则回到了《动物世界》,开始策划新节目。

《动物世界》没了,一没就是五年。
好在用的依旧是外国自然纪录片素材,加上赵忠祥的解说,至今许多人都没有发现。
1999 年,《动物世界》归来,在刚从文艺频道更名电视剧频道的中央八黄金时段播出。
随后又被转移到了综艺频道——中央三,重播放在农业军事频道——中央七。
而且,《动物世界》也终于被归类娱乐节目。

只不过播出时间变成了每天凌晨一两点钟。
点击徽章,进入大象公会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