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故事 FM ,作者故事 FM



大家应该也知道,故事 FM 的每一期节目,都是由爱哲和我们团队的记者们去采访故事当事人获得的。
但今天这期节目有点特别,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由当事人自己去采访他的父亲。
因为他的父亲要出家了。
***
我叫晚图,今年 23 岁,今年春节的时候,我像往年一样从北京回到老家哈尔滨,因为疫情爆发,就在家比以往多呆了些日子。
和家人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最后就不得不面对一个我回避了很久的话题——我爸要出家了。
我爸生于 70 年代,是家里的二儿子,大专毕业后就开始进入社会打拼。他结婚很早,生我的时候他和我现在一样大,23 岁。
在我八九岁的时候,他和我妈离婚了,加上他们出于生计一直在南方打拼,我就在老家哈尔滨,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大概是我初中的时候,我爸带着我的继母回到了东北,我们一家三代人便搬到了一起生活。
我印象里,他和我继母回来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信佛了,那时候他们在家里布置了佛龛,每天拜佛、看佛书,聊天也总会引用佛经,还有一些同样信佛的朋友,有时候就会约着一起去寺院。
大概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爸开始透露出想出家的念头。我继母也很支持,对他们来说,出家好像就是将信佛这件事做到极致后,很自然会发生的一件事,而且他们相信如果家里出了一个出家人,对这个家庭来说是件好事。
那几年,我爸因为职场政治,在原来的外企公司辞了职,开了几年的淘宝店,后来受到邀请,去沈阳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咖啡店。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放下争斗心,慢慢出世的过程,也是为他出家做铺垫的。
直到大概去年年底,他在微信上和我聊天的时候提到,2020 年也就是今年的腊月,他想去的寺院有一个一年一度的剃度仪式,他想趁这时候正式发心出家。

***
父亲:
我前两天吧就一边看佛经一边想,我就想什么人去信佛啊,什么人能够学佛到出家呢?
我就觉得,很敏感的人才会去学佛,因为很敏感的人他才会觉得苦,这苦别人觉得,这生活不是都这样吗,但是过了这么多年生活还这样,敏感的人就觉得,这苦永远也改变不了,苦到无聊了,才会愿意改变。
***
我爸说的改变,当然就是通过修行到一定境界,不再在世间轮回。
他有一个理想的道场,辽宁海城的大悲寺,从 2012 年开始,他开始时不时地,像其他信众一样,去寺院里做志愿者,干一些力气活。自那以后的几年里,一些他在寺里干活时认识的信众陆续成了僧人,他出家的想法就更坚定了。
寺院里每天只有一顿饭,叫日中一食,晚上也只睡四小时的觉,两点就要起床打坐念经,一般人很难吃得消。为了让自己适应这种生活,也是为了有一天正式出家做准备,他早早就开始在家调整生活作息,硬生生地复刻了寺院的生活节奏。
那会儿我上高中,我奶奶作为一个母亲,特别受不了我爸每天只吃一顿饭,但除了在言语上表达抗议,也没别的办法,只能每天唠叨着劝他吃饭,唠叨无果就只能自己生闷气,在他们两个人的长时间对抗下,家里的气氛其实是有些压抑的。
有一次出去溜达,只有我和我爸两个人,我就跟他说:你回来不也是为了尽孝吗,但是现在因为你不好好吃饭,我奶奶心情特别差,那么你就先不要那么坚持你的那些教条,让老人顺心一些,不是更好吗?
从那次以后,我爸就妥协了一些,至少那一阵子会认真吃早餐,我奶奶也就开心了不少。
因为那件事,我爸说我比他懂事,但其实我到现在也分不清这到底算不算是一个好的评价。因为如果站在奶奶的角度上,好像我爸的妥协是某种懂事、孝顺的体现,但是站在我爸的角度上,现在看来其实是我情感绑架了他,让他牺牲了一种他自我坚持的东西,很难说我做的是对的。
吃饭的事情虽然告一段落,但关于我爸出家的议题,奶奶还是相当不情愿,但更多时候也只是在私下里跟我抱怨。
***
父亲:
你奶奶没有真正阻止我出家,说我不允许你,没这么说过。
晚图:
她不敢啊。
父亲:
那你说我就会说,那你让我干嘛啊,那大家不可能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吗,对吧,你不让我出家你说出道理来也行。
晚图:
你得理解她首先作为一个母亲,她的难处就在这,你又需要她默许你做你想做的事情,她另一方面她又希望自己的儿子至少身体上不要太受苦,她觉得你在寺院里生活的那个方式是一个受苦的方式,母亲肯定是舍不得儿子这样的。
父亲:
我拿了十年以上的时间走到现在,要是不出家的话,我何必那么度过这十年啊?我不再去拼搏,事业和财富都放弃了,好不容易把心静下来。不出家的话我过什么日子呢?

***
后来奶奶跟我讲,大概是 2018 年,她有一次因为心脑血管病,需要住院打点滴,那时候她和临床的一个母亲聊天,那位母亲的儿子本是从事 IT 行业的,机缘巧合下开始信佛,后来也想出家,但一直被她阻挠,这之中具体发生了些什么不得而知,但事情的结果是那个儿子因为过度压抑,患了什么精神疾病,发病的时候还会打他妈妈。
奶奶因为这样一个故事,开始恐惧了,她怕自己有一天也因为阻止儿子走自己的路,而导致他在心理上出什么问题。
那年的中秋节,她在我们家的微信群发了一条消息,说不再干涉我爸走自己的路了。
虽然默许了,但奶奶自那以后一直回避着关于出家的话题。现在她只是在做晚饭的时候,会抱着一点侥幸的心理喊我爸吃点东西,希望能偶尔打破一下我爸的日中一食,我爸呢,为了让她开心点,偶尔也会意思意思,吃点东西。
其实在我看来,这个过程更像是他们母子两个人互相进行的情感勒索,对我爸来说,可能是:如果你爱我,就不要阻止我出家;而对奶奶来说,反对我父亲出家反而是她表达爱、也是索要爱的一种方式。现在这场对抗是我爸赢了,而赢的代价就是,奶奶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情感,来给我爸他想要的爱,也就是自由。
而我爸,我很难说他做错了什么,但这个结果起初让我觉得他有些冷漠、不近人情。
在这场情感角力中,我爷爷似乎一直是失声的,我一直以为这是因为他们父子关系不好,因为在我听过的我爸的所有童年故事里,几乎都充斥着来自我爷爷的暴力,提起这些事我爸也总是很愤慨,有很多怨气和批评,我便一直都认定我爸一定记恨着他。
***
父亲:
其实在我这,没有什么和解或是记恨的字眼,家暴是你爷爷的不对,那我有什么办法呢?我只能选择不再用他的方式对其他人,但不会记恨他。
而且他平时那样对我,反倒是对我出家最看得开、最不拦着的人。
我俩没什么交流,主动跟他交流的话,你爷爷也没啥可说的,但是,我说出家的时候,他没有像你奶奶那样反对。
他说,出家,那挺好。
我问,你不会有什么想法吗?
他说,我不会啊,我对这个没什么反感。
你爷爷在临死前还问我,你要出家你去哪出家啊?
我说,辽宁海城。
他说,啊,海城,我知道那地方。
你爷爷是这样的。
***
去年二月,我爷爷去世了。
他是在家里走的,当时是春节假期,所以我们全家人都在,几乎是看着他慢慢走掉的。
当时我爸坐在他床边,一边掉眼泪,一边给他念阿弥陀佛。他还跟爷爷说,爸,你跟我一起念吧。
我不知道爷爷那时候还清不清醒,但他还是很微弱地跟我爸点了点头,嘴皮子动了动。
我爸于是一直守在他身边念了三天佛,一直到老人彻底走掉。
后来我们在火葬场,遗体告别和火化完成后,那还有一个露天的焚烧炉,是用来烧死者留下的一些被褥和衣物的。
那就跟一个垃圾焚烧炉一样,很破烂,周边都是土和灰,围栏中间有一个阿姨等着我们。
她接过爷爷用过的衣物后,问,你们家里信什么吗?信耶稣、佛还是穆斯林?
我爸其实没说话,但是在场所有人都转头去看他,因为我们家好像只有他是真的有宗教信仰的。
我们说,算是信佛吧。
那个阿姨就一边烧衣服,一边就给爷爷念了一段往生咒。
我爸听得懂往生咒,他在家不得不帮厨做一些肉菜的时候,还会一边做一边念。
我本以为他在这种事上会很古板教条,我以为他会很格外严肃地面对这件事情,但他却笑嘻嘻地跟我说,念得还挺像那么回事儿的。
那件事之后我才知道,他是最先坚持让我爷爷在家度过最后那段时间的。
我爷爷得的是癌症,整个人到最后都耗干了,抢救到最后意义也不大了,所以我爸觉得家里没有医院那么冰冷,在家的话亲人都在,老人可以少很多痛苦。
我这才发现,他好像没有我以为的那么冷漠,他依然是温情的,依然是在乎我们的,只是方式可能不是我期待的样子。

***
父亲:
其实我一直没不管你,只不过没婆婆妈妈罢了。
你上学的时候需要的也只是生活环境、教育环境方面的,等你到了大学,我都在主动跟你沟通很多东西,但是反倒你跟我沟通会比较少,我自己会想,我都会常年地每天打电话跟我妈请安,但我儿子都没这样,他怎么不给我打电话呢?
我没让自己用一个孝顺的标准去逼你、要求你,人都有个成长过程。
晚图:
我觉得这是大学期间的一种常态,男孩可能本来也不会很主动地去跟父亲分享很多。
父亲:
我考虑过这个事,但是,我坚信就是一定有其他因素掺杂进去才导致你一点也不做。
没办法,这就是我的业报,对吧,我离婚了。
我们不幸福,但最后你成为了一个受害者,所以你对我的那种抵触,我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因为我是个敏感的人,很细微的我就能感受到,但是我会隐忍着,还在持续地关注你,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会帮助你。
***
离婚时,我被判给了父亲,当时几乎所有人好像是出于安慰地,一遍一遍地跟我强调,打官司的时候,我爸宁可什么东西什么钱都不要,只要儿子。
也是因为这件事,从他刚表达要出家的念头起,我就格外矛盾,那时候年纪也小,有个问题就在心里压着:你不是只要儿子吗?那为什么现在又不要了呢?
之后的那些年里,我心里也会时不时地清算,我会想他「好」的那一面,他是如何关切家人的,他当初是如何争取我的,我甚至会追溯到我关于他几乎最早的记忆,就是很小的时候,我在高高的花坛上跑,跑到边缘的时候,我爸就会把我举起来,假装我在飞,飞到下一个花坛上……但这些也都是过去的事了,他「不好」的那一面,只要一个就够了,是关于将来的,就是有一天他就要走了,而且这种离开和人们无法避免的死亡是不一样的,他是主动选择了放弃我们的,而他完全可以选择不这样做的。我甚至觉得他是在逃避责任。
***
父亲:
这个责任里面有个假象,如果不出家,我能帮助你什么?
我帮不上,你也不需要我帮,就等着问题出现,出现了我可能也解决不了,因为你在走你的人生路,我的这些东西你不借鉴,我不能用我擅长的东西去解决你未来发生的问题。
所以假设我不出家,未来我只能过到像你奶奶一样,老态龙钟,也帮助不了你什么。
就现在来讲,我如果不出家,你也量化不出来你需要我帮助什么。
晚图:
我的理解是,你作为家人存在的话,无论对谁来说都会有根,或者所谓的避风港,家人是你在生活中有一个连结、有一个关系的人,你走了以后我们就会缺失这样一个人。
父亲:
我懂,我明白,你缺失这个我明白。但不同的时期对这会有不同的感悟吧。怎么说——还是不说吧,还是让时间去证明这个东西。
这么说吧,我退一万步,我不出家,不工作地照顾你奶奶,把她送走了以后,我是不是得要自己的生活啊?那我过什么样的生活呢?
年龄大了,那时候我不一定一身什么病呢,自己都管不了自己,我还去给寺院添麻烦去?那我怎么生活?
我根本就不能让你伺候我,我不想把自己置到那一步。
晚图:
为什么觉得不能让我伺候你呢?
父亲:
你问的也挺好,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压力呢?
我开始学佛就是不想营造出我晚年的样子,你没有你自己的生活啊?
***
其实我爸的回答是远在我预料之外的,甚至他提出的一些问题我是无法回答的。
我确实说不出我需要他做什么,我可能只是需要他存在,而且我也从来没想过他会从养老的角度去解释这件事,对他来说,出家好像平常得像一种生活方式。
而且,我产生了一种很拧巴的感受,一方面,我有些贪心地想去再问点什么,继续用责任或是亲情这种概念去刺痛他,觉得好像在做一个挽留他的姿态,另一方面,我很自私、很羞耻,说出来也没良心,我觉得我松了口气,因为我好像从来没有想过当我爸老了以后,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好像他真的为我的未来卸下了一个担子一样。

***
父亲:
对,正好我也问问你吧,你这也算成年人了,你有想法过一个大概什么样的生活、大概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晚图:
我没想太远。
父亲:
最起码有一个什么铺排,哪怕是最不靠谱的想法,想不了近年、中年,都会想老年,你有没有这样的思考,大概一个轮廓?
晚图:
我想可以又写了自己想写的东西,又能靠这个东西赚钱,这是理想状态了,无数没有工作的人都是这样想的。
可能也会有一个家庭,但不一定有孩子。
父亲:
嗯,就是说你是会考虑这种事情的,是吧?
晚图:
我会考虑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我以前对婚姻对爱情其实特别的不信任,因为我看到太多失败的例子了,但是我后来发现自己其实还是想找到一个合适的亲密关系。
我以前不齿于承认这一点,亲密关系占据一个人生活在当时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羞耻的事情,我觉得反正都能自己能活,但我现在觉得,它不同于原生家庭,和一个陌生人成为朋友、男女朋友、甚至组成家庭,这件事很奇妙,确实很难,但我觉得它值得做。
父亲:
这不是大家都在做的事吗?极少数人不做这事,没有极少数人做好了。其实伴侣这东西一定会给你超出你想象的东西,就不只是幸福,一定会派生出来一些副作用。
晚图:
但问题是很多人就会不相信这个,就会没有能力去爱,没有能力做这件事情。
父亲:
就是那句话,脚上的鞋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
***
这样的对话在一般人听来可能会感觉很奇怪,毕竟同样是亲密关系的话题,许多家长可能更急于催婚,我曾经对此很恼火,认为我爸只是因为第一次婚姻失败而过于悲观,想要影响我,但听得多了就觉得这只是他的交流方式,甚至觉得他能这样说,反而说明他还是关心我的。
***
晚图:
那你希望我过什么样的生活啊?
父亲:
我希望你过的生活都是自己决定下来的,哪怕有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百分之五十是你自己决定的。
我希望你经常审视自己的生活,然后自己决定自己的东西,其实我就是这样,我也是这样生活的。
我现在回想刚生你的时候,就在眼前呢,你生出来我一抱你我就哭了。
我当时想:啊,小孩,我得对他负责了!这不是我孩子吗?我也还是个孩子呢!这是生命啊。
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情感,很复杂地袭来,你也不知道是啥情感。
就在昨天一样,历历在目。

***
前面说过了,我出生的时候,我爸和我现在一样大,也 23 岁。
所以聊到这我才真的意识到:我现在还有很多可以选的东西,但是他的 23 岁因为有了我,就不得不一下子就长大,成为父亲。虽然嘴上没那么说,但是他确实是放弃了很多选择其他生活的机会。
所以我再问什么,再怎么用我的问题去刺他、戳他,可能也只是在用情感去绑架他的信仰和选择生活的权利,那这件事就太可悲了。
现在每天虽然算是他出家前的倒计时,但他还是会照常去买菜、做菜,和我们聊天、分享新闻,偶尔说教几句佛法,也只是站在他的三观里,想给我们分享他的看法,都是出于好意。
从根本上,就像他希望我们尊重他的生活选择那样,他尊重我们的选择。至于那些隔阂、不解和怨气,也就慢慢消解在这些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日常琐碎里了。
现在也没什么可指责的,他只是因为信仰,为自己的后半生选择了一条少有人选择的路,而这条路上不再有我们罢了。
——————
爱哲按:
听了晚图和父亲的对话,我感受到了一种只有当事人才能接近的声音。而这样坦诚的对话,是外来的记者很难录到。
这正好让我联想到了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其实从中学时代我就相信,没有任何一种职业,比记者更能满足我的好奇心。而且很幸运,我今天就在做着这样的工作。
但是,做了十年的记者之后,我觉得我对记者有了更近一步的理解。
我觉得,记者不应该只是一个专业人士才能做的职业,它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
每个人,无论你是程序员还是设计师,公务员还是生意人,每个人都可以在工作之余变身成为记者,找个时间,和父母、伴侣、孩子、或者朋友坐下来聊聊 ta 的故事。
采访他们的经历,录下他们的感受。
借由这样的方式,你会发现你能打开你所爱的这些人心里的那块闸门。
那从今天开始,我打算推出一个「素人采访」计划。
如果你也想采访亲人或者朋友的一段经历,和 ta 发生对话,你可以到 故事 FM 的微信公众号菜单栏里点击「故事征集」按钮,那里有一个表单,你可以简单描述一下想聊的是什么故事。我们看到之后会尽快联系你,教你如何去录音和采访。
我希望 故事 FM 能从此成为一个亲人和朋友之间相互倾诉的平台,让更多这样真诚的对话在 故事 FM 这里发生。
期待听到你的声音!
- 封面图及未注明来源图片
均由 受访者 提供




讲述者 | 晚图和父亲
主播 | @寇爱哲
制作人 | 晚图
声音设计 | @故事 FM 彭寒
文字 | 晚图
运营 | 翌辰
BGM List
01. StoryFM Main Theme - 彭寒(片头曲)
02. Junkyard Residents - 彭寒(我爸)
03. 双喜 - 彭寒(奶奶)
04. 华芳 - 彭寒(爷爷)
05. Junkyard Residents - 彭寒(片尾曲)
故事 FM
用你的声音,讲述你的故事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 蜻蜓 FM | 喜马拉雅
QQ 音乐 | 荔枝 FM | 懒人听书 | 酷狗音乐
均可收听
